中文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中文文摘 | 第4-10页 |
绪论 | 第10-20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一、关于信息化的研究 | 第11-12页 |
二、关于制造业信息化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信息产业的研究 | 第13-14页 |
四、制造业信息化对制造业发展影响的机制研究 | 第14-15页 |
五、文献简评 | 第15-16页 |
第三节 论文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页 |
第四节 文章创新点和预期成果 | 第17-20页 |
第一章 制造业信息化的概念、特征及相关理论 | 第20-36页 |
第一节 信息与信息资源 | 第20-22页 |
第二节 制造业信息化 | 第22-24页 |
第三节 制造业信息化特征及力 | 第24-27页 |
一、制造业信息化的特征 | 第24-26页 |
二、制造业信息化动力 | 第26-27页 |
第四节 制造业信息化的相关理论 | 第27-34页 |
一、产业融合理论 | 第27-29页 |
二、价值与价值链理论 | 第29-32页 |
三、产业集群理论 | 第32-33页 |
四、产业创新理论 | 第33-34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二章 制造业信息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36-48页 |
第一节 产业融合发展机制 | 第36-38页 |
一、资源重整效应 | 第36页 |
二、市场结构重塑效应 | 第36页 |
三、绩效改善效应 | 第36-37页 |
四、结构升级效应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价值创造机制 | 第38-42页 |
一、信息活动的价值倍增效应 | 第38-39页 |
二、价值链治理效应 | 第39-40页 |
三、价值链整合效应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产业集群优化机制 | 第42-44页 |
一、拓展产业集群空间 | 第42页 |
二、提高产业集聚水平 | 第42-43页 |
三、促进集群产业的协作 | 第43-44页 |
第四节 产业创新驱动机制 | 第44-46页 |
一、发挥创新链的链接效应 | 第44-45页 |
二、发挥信息技术创新的带动作用 | 第45页 |
三、控制创新风险 | 第45-46页 |
第五节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制造业信息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影响实证研究 | 第48-62页 |
第一节 理论模型 | 第48-50页 |
一、理论模型设定与推导 | 第48-49页 |
二、模型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二节 计量检验 | 第50-60页 |
一、时间序列分析 | 第50-54页 |
二、面板数据分析 | 第54-59页 |
三、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第三节 实证小结 | 第60-62页 |
第四章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62-70页 |
第一节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整体水平比较低 | 第62-64页 |
第二节 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滞后导致信息产品供给不足 | 第64-65页 |
第三节 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滞后导致缺乏先进信息技术依托 | 第65-67页 |
第四节 相关配套设施不完善 | 第67-68页 |
第五节 相关法律及制度不健全 | 第68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加快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70-72页 |
一、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 第70页 |
二、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互联网+”经济 | 第70页 |
三、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创新 | 第70-71页 |
四、完善制造业信息化相关配套设施 | 第71页 |
五、加快完善制造业信息化相关法律及制度 | 第71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72页 |
二、文章不足之处 | 第72-74页 |
附录1 | 第74-76页 |
附录2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8页 |
个人简历 | 第88-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