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山咀村土地流转对其乡村空间发展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缘起第10-15页
        1.1.1 背景一:乡村空间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新的发展阶段更应给予重视第10-11页
        1.1.2 背景二:土地流转成为乡村问题的热点,亦是空间发展应当考虑的因素第11-12页
        1.1.3 背景三:土地使用不当造成了乡村空间的乱象,乡村规划缺乏应有的应对第12-13页
        1.1.4 课题缘起:研究样本——甘肃省岷县梅川镇山咀村第13-15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5-16页
        1.2.1 研究目的第15页
        1.2.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3 相关概念界定第16-20页
        1.3.1 山咀村空间第16-18页
        1.3.2 山咀村土地流转第18-19页
        1.3.3 研究对象阐释第19-2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框架第20-24页
        1.4.1 研究内容第20-21页
        1.4.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4.3 研究框架第23-24页
2 相关研究综述第24-42页
    2.1 多种视角下的乡村空间发展的研究第24-33页
        2.1.1 乡村聚落地理学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第24-29页
        2.1.2 土地视角下的乡村空间研究第29-31页
        2.1.3 城乡规划学科视角第31-33页
        2.1.4 小结第33页
    2.2 国内外关于土地流转的研究第33-39页
        2.2.1 国外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第33-35页
        2.2.2 国内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研究第35-38页
        2.2.3 小结第38-39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39-42页
        2.3.1 新制度主义方法论第39-40页
        2.3.2 空间生产论第40页
        2.3.3 小农理论第40-41页
        2.3.4 博弈论观点第41页
        2.3.5 小结第41-42页
3 山咀村:聚落本色的乡村空间第42-56页
    3.1 山咀村的历史发展第42-44页
    3.2 小农经济的天然属性第44页
    3.3 土地制度的变迁及山咀村土地使用概况第44-46页
        3.3.1 新中国成立前夕的土地制度第44-45页
        3.3.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的土地制度第45页
        3.3.3 这一时期的土地使用情况第45-46页
    3.4 农业文明中的社会关系第46-49页
        3.4.1 乡土意识与地缘依赖第46-48页
        3.4.2 血缘关系与宗族制度第48页
        3.4.3 礼俗规范与士绅力量第48-49页
        3.4.4 行为主体之间的隐性关系第49页
    3.5 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第49-56页
        3.5.1 居住空间特征第49-51页
        3.5.2 公共空间特征第51-52页
        3.5.3 交通空间特征第52-54页
        3.5.4 生产空间特征第54-56页
4 土地流转影响下的山咀村空间演进第56-114页
    4.1 第一阶段:渐入土地流转萌芽期的乡村空间变革(改革开放至1995)第56-68页
        4.1.1 新的制度环境第56-57页
        4.1.2 土地流转的萌芽第57-60页
        4.1.3 理性小农的抬头第60-64页
        4.1.4 渐变的乡村空间第64-68页
    4.2 第二阶段:流转平稳期渐进式发展的乡村空间渐变(1999至2003)第68-84页
        4.2.1 制度环境的变化与市场经济的冲击第68-70页
        4.2.2 土地流转的平稳增长期第70-75页
        4.2.3 土地流转唤醒空间的生产第75-78页
        4.2.4 空间生产意识影响下的乡村空间快速增长第78-84页
    4.3 第三阶段:流转凸显期引起的乡村空间突增(2003—2011)第84-100页
        4.3.1 惠农政策的颁布及城镇化的高速增长第84-87页
        4.3.2 新时期的土地流转状况第87-92页
        4.3.3 社会关系的新格局第92-95页
        4.3.4 乡村空间无序扩张第95-100页
    4.4 第四阶段:流转突增期带来的乡村空间激变与失控(2012至今)第100-114页
        4.4.1 备受关注的农村与突发灾害的极端影响第100-101页
        4.4.2 土地使用的不确定性第101-103页
        4.4.3 村民的“权衡”第103-107页
        4.4.4 乡村空间发展的激变与失控第107-114页
5 山咀村土地流转对其空间发展的影响分析第114-124页
    5.1 山咀村土地流转的总体特征第114-117页
        5.1.1 规模小,发展慢,无组织第114-115页
        5.1.2 从土地的流转到土地的交易第115-117页
    5.2 山咀村空间发展的演进第117-121页
        5.2.1 乡村整体空间的发展演进第117-121页
        5.2.2 乡村空间的肌理被破坏第121页
    5.3 土地流转对山咀村空间发展的影响第121-123页
        5.3.1 土地流转作为空间载体的一种处置方式对空间活动具有触发作用第121页
        5.3.2 流转行为中的博弈行为及社会互动是影响山咀村空间发展的重要因素第121-122页
        5.3.3 土地流转及使用的监管缺失是导致乡村空间发展无序的重要原因第122-123页
    5.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6 结论、建议与启示第124-132页
    6.1 结论第124-125页
    6.2 相关建议第125-128页
        6.2.1 山咀村及周边乡村的空间危机第125页
        6.2.2 山咀村空间规划及相关建议第125-128页
    6.3 相关启示第128-130页
        6.3.1 乡村规划的必要性第128页
        6.3.2 乡村规划的推进依赖于“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互协作第128-129页
        6.3.3 寻找空间设计与发展规划的结合路径第129-130页
    6.4 研究价值与不足第130-132页
        6.4.1 主要研究价值第130页
        6.4.2 存在不足第130-132页
致谢第132-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9页
图表目录第139-144页
    图录第139-142页
    表录第142-144页
附录第144-153页
    附录1:访谈记录第144-152页
    附录2:调查问卷第152-153页
    附录3: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第153页
        论文发表第153页
        项目实践第153页

论文共15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后工业园区公共空间景观重塑设计方法研究--以西安“大华·1935”为例
下一篇: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