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1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3-15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5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2 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古村落景观基本概述 | 第18-24页 |
2.1 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2.2.1 景观 | 第18页 |
2.2.2 古村落景观 | 第18-19页 |
2.2 古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和特征 | 第19-24页 |
2.2.1 古村落景观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2.2.2 古村落景观的特征 | 第21-24页 |
第三章 地域文化与古村落景观的认知 | 第24-31页 |
2.3 地域文化的概念和特征 | 第24-25页 |
2.3.1 地域文化的概念 | 第24页 |
2.3.2 地域文化的特征 | 第24-25页 |
2.4 地域文化与古村落景观的关系 | 第25-29页 |
2.4.1 古村落景观反映地域文化 | 第25-27页 |
2.4.2 地域文化对古村落景观的价值 | 第27-29页 |
2.5 基于地域文化的古村落景观规划原则 | 第29-31页 |
2.5.1 文化传承性原则 | 第29页 |
2.5.2 生态平衡性原则 | 第29-30页 |
2.5.3 时代性原则 | 第30页 |
2.5.4 可持续性原则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初探 | 第31-43页 |
3.2 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载体 | 第31-35页 |
3.2.1 物质文化景观表达载体 | 第31-33页 |
3.2.2 非物质文化景观表达载体 | 第33-35页 |
3.3 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手法 | 第35-39页 |
3.3.1 保留的表达手法 | 第35-37页 |
3.3.2 再现的表达手法 | 第37-38页 |
3.3.3 隐喻的表达手法 | 第38-39页 |
3.4 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策略 | 第39-43页 |
3.4.1 整体性的统一 | 第39-41页 |
3.4.2 地域特征的创新 | 第41-42页 |
3.4.3 对历史遗存合理保护和利用 | 第42-43页 |
第五章 地域文化在海口美孝村景观中的表达研究与实践 | 第43-63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43页 |
5.2 美孝村地域文化要素及景观现状分析 | 第43-47页 |
5.2.1 美孝村地域文化要素分析 | 第43-45页 |
5.2.2 美孝村景观现状分析 | 第45-47页 |
5.3 总体定位与功能分析 | 第47-48页 |
5.4 基于地域文化的美孝村景观规划原则 | 第48页 |
5.5 地域文化在美孝村景观中的表达 | 第48-63页 |
5.5.1 地域文化在美孝村景观中的表达载体 | 第48-52页 |
5.5.2 地域文化在美孝村景观中的表达手法 | 第52-61页 |
5.5.3 地域文化在美孝村景观中的表达策略 | 第61-63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7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7-68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