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农场融资问题研究--基于对平川区的调查
摘要 | 第2-3页 |
SUMMARY | 第3页 |
1 绪论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3 研究述评 | 第15-16页 |
1.4 研究框架 | 第16页 |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5.2 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2.1.1 家庭农场 | 第18页 |
2.1.2 家庭农场融资 | 第18-19页 |
2.1.3 农村金融 | 第19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19-22页 |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20页 |
2.2.2 农业保护理论 | 第20-21页 |
2.2.3 供求均衡理论 | 第21-22页 |
3 平川区家庭农场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2-30页 |
3.1 平川区发展现状 | 第22页 |
3.2 平川区家庭农场的总体情况分析 | 第22-24页 |
3.2.1 家庭农场数量 | 第22页 |
3.2.2 注册资本及经营面积 | 第22-23页 |
3.2.3 家庭农场农产品销售渠道 | 第23-24页 |
3.3 家庭农场融资现状 | 第24-28页 |
3.3.1 家庭农场资金需求 | 第24页 |
3.3.2 家庭农场融资途径 | 第24-25页 |
3.3.3 家庭农场信用评级 | 第25页 |
3.3.4 家庭农场贷款获得情况 | 第25-26页 |
3.3.5 家庭农场贷款用途与贷款期限 | 第26-27页 |
3.3.6 家庭农场贷款方式 | 第27-28页 |
3.4 平川区家庭农场贷款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3.4.1 缺乏有效抵押资产 | 第28页 |
3.4.2 财务管理不规范 | 第28页 |
3.4.3 贷款门槛高 | 第28-29页 |
3.4.4 银行与家庭农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29-30页 |
4 家庭农场融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特征 | 第30-31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30页 |
4.1.2 家庭农场发展基本特征 | 第30-31页 |
4.2 模型设定 | 第31-32页 |
4.3 变量选取与赋值 | 第32-33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33-36页 |
4.4.1 农场主个人特征对家庭农场融资的影响 | 第33页 |
4.4.2 家庭农场经营特征对家庭农场融资的影响 | 第33-34页 |
4.4.3 具备的贷款条件对家庭农场融资的影响 | 第34页 |
4.4.4 政府政策对家庭农场融资的影响 | 第34-36页 |
5 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36-43页 |
5.1 结论 | 第36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36-43页 |
5.2.1 支持家庭农场农产品品牌建设 | 第36-37页 |
5.2.2 延长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年限 | 第37-38页 |
5.2.3 规范家庭农场财务管理 | 第38-39页 |
5.2.4 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 | 第39页 |
5.2.5 创新家庭农场贷款抵押方式 | 第39-40页 |
5.2.6 完善征信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5.2.7 构建金融支持家庭农场的政策扶持体系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47-49页 |
作者简介 | 第49-50页 |
导师简介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