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本课题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10-12页 |
二、本课题的所要达到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在线仲裁概述 | 第13-24页 |
第一节 什么是在线仲裁 | 第13-16页 |
一、在线仲裁的定义 | 第13-14页 |
二、在线仲裁与传统仲裁的区别 | 第14-15页 |
三、在线仲裁的优点 | 第15-16页 |
第二节 在线仲裁程序和安全保障原理 | 第16-22页 |
一、在线仲裁程序 | 第16-18页 |
二、安全保障原理 | 第18-22页 |
第三节 国内外在线仲裁实践 | 第22-24页 |
一、中国域名争议网上仲裁实践 | 第22-23页 |
二、美国仲裁协会虚拟法官项目 | 第23页 |
三、加拿大NovaForum 在线仲裁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在线仲裁地 | 第24-35页 |
第一节 传统仲裁地的含义 | 第25-27页 |
一、地理意义上的仲裁地 | 第25页 |
二、法律意义上的仲裁地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传统仲裁地的地位和作用 | 第27-29页 |
一、仲裁地可确定仲裁协议的效力 | 第27-28页 |
二、仲裁地决定着仲裁的法律适用 | 第28页 |
三、仲裁地决定着仲裁地法院的司法监督权 | 第28-29页 |
四、仲裁地决定着裁决的国籍 | 第29页 |
第三节 在线仲裁地的确定 | 第29-32页 |
一、在线仲裁地的“缺失” | 第29-30页 |
二、确定在线仲裁地的两种方法 | 第30-32页 |
第四节 仲裁地意念化的优点及主要表现 | 第32-35页 |
一、尊重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原则 | 第33页 |
二、克服了实践中仲裁地众多且不统一的困难 | 第33-34页 |
三、“仲裁本座论”有效地解决了在线仲裁地的“缺失”问题 | 第34-35页 |
第三章 在线仲裁地的立法建议 | 第35-38页 |
一、修改《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第20 条 | 第35-36页 |
二、制定国际商事仲裁规则中的在线仲裁地条款 | 第36-37页 |
三、将在线仲裁地纳入中国《仲裁法》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2页 |
附录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44-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