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言 | 第9-13页 |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目的 | 第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10页 |
1.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页 |
1.3 研究的对象和内容 | 第10-11页 |
1.3.1 研究的对象 | 第10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0-11页 |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 第11页 |
1.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1-13页 |
第2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研究的基础理论 | 第13-17页 |
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 | 第13-15页 |
2.1.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性质和原则 | 第13-14页 |
2.1.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传统合作医疗制度的区别 | 第14-15页 |
2.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理论 | 第15-17页 |
2.2.1 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5页 |
2.2.2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 第15页 |
2.2.3 经济自由主义理论 | 第15-17页 |
第3章 邢台市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综合评价 | 第17-61页 |
3.1 邢台市的基本情况 | 第17-18页 |
3.1.1 社会经济情况 | 第17-18页 |
3.1.2 人口基本状况 | 第18页 |
3.1.3 医疗卫生资源情况 | 第18页 |
3.2 邢台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 | 第18-19页 |
3.3 邢台市县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总体评价 | 第19-57页 |
3.3.1 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本情况 | 第19-23页 |
3.3.2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筹集 | 第23-25页 |
3.3.3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的支出 | 第25-28页 |
3.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家庭账户补偿 | 第28-32页 |
3.3.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特殊病种大额门诊补偿 | 第32-33页 |
3.3.6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正常分娩补偿 | 第33-35页 |
3.3.7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住院补偿 | 第35-55页 |
3.3.8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办机构人员及收支 | 第55-57页 |
3.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综合评价 | 第57-61页 |
第4章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 第61-73页 |
4.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施取得的成效 | 第61-67页 |
4.1.1 参合率显著提高 | 第61-62页 |
4.1.2 筹资水平逐年提高 | 第62-63页 |
4.1.3 基金收支水平始终保持平衡 | 第63-64页 |
4.1.4 对参合农民费用补偿逐年提高 | 第64-67页 |
4.1.5 经办机构业务日趋完善 | 第67页 |
4.2 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67-73页 |
4.2.1 参合农民住院补偿的受益面普遍不高 | 第67-68页 |
4.2.2 医疗费用补偿水平有限,农民抗大病能力不足 | 第68-69页 |
4.2.3 有关部门对医疗费用的约束能力有待加强 | 第69页 |
4.2.4 县、乡、村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 第69-70页 |
4.2.5 经办机构管理资源有限,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 第70-73页 |
第5章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议措施 | 第73-78页 |
5.1 制度设计要使更多参合农民受益 | 第73页 |
5.2 完善筹资机制以保证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 第73-74页 |
5.3 加强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的监督审查 | 第74-75页 |
5.4 强化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 第75-76页 |
5.5 有效提高经办机构管理和服务能力 | 第76-78页 |
结语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