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大地测量学论文--卫星大地测量与空间大地测量论文--全球定位系统(GPS)论文

GNSS星载原子钟质量评价及精密钟差算法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GNSS星载原子钟的发展与现状第16-20页
        1.2.1 GPS 系统第16-17页
        1.2.2 GLONASS 系统第17-18页
        1.2.3 COMPASS 系统第18-19页
        1.2.4 Galileo 系统第19-20页
    1.3 GNSS钟差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第20-23页
        1.3.1 卫星钟特性分析及质量评价第20页
        1.3.2 卫星钟差估计与预报第20-21页
        1.3.3 GNSS精密授时和时间同步第21-23页
        1.3.4 GNSS时差监测方法第2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1.4.1 星载原子钟状态监测和质量评价第24页
        1.4.2 卫星钟参数估计和预报模型第24页
        1.4.3 GNSS精密授时和时间同步第24-25页
        1.4.4 多模 GNSS 时差监测第25页
    1.5 本文的主要创新和研究意义第25-27页
第二章 GNSS 星载原子钟的状态监测和质量评价第27-47页
    2.1 基本定义第27-30页
        2.1.1 准确度第27页
        2.1.2 相位第27-28页
        2.1.3 频率第28页
        2.1.4 频率漂移率第28页
        2.1.5 稳定度第28-30页
    2.2 GNSS星载原子钟的时频特性及性能指标概述第30-33页
        2.2.1 GPS 星载原子钟第30-31页
        2.2.2 GLONASS 星载原子钟第31-32页
        2.2.3 COMPASS 星载原子钟第32页
        2.2.4 Galileo 星载原子钟第32-33页
    2.3 GNSS 星载原子钟的状态监测和质量评价方法设计第33-34页
    2.4 基于 IGS 产品进行 GPS 卫星钟长期特性变化分析和质量评价第34-45页
        2.4.1 引言第34-35页
        2.4.2 卫星钟差序列及数据处理方法第35-38页
        2.4.3 相位、频率以及频漂指标的长期变化规律第38-41页
        2.4.4 钟差模型噪声的长期变化规律第41-42页
        2.4.5 频率稳定性长期变化规律第42-45页
        2.4.6 结论与建议第45页
    2.5 本章总结第45-47页
第三章 GNSS 卫星钟参数估计与钟差预报算法第47-82页
    3.1 常用的钟差模型和参数估计方法第47-51页
        3.1.1 多项式模型第47-48页
        3.1.2 周期项模型(又称谱分析模型)第48页
        3.1.3 灰色模型第48页
        3.1.4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ARIMA 模型)第48-49页
        3.1.5 参数估计方法第49-51页
    3.2 顾及钟差随机噪声类型的卡尔曼滤波实时钟差算法第51-59页
        3.2.1 引言第51页
        3.2.2 卫星钟差的 Kalman 滤波模型第51-52页
        3.2.3 基于哈达玛总方差的 Kalman 滤波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估计第52-53页
        3.2.4 基于阿伦方差的 Kalman 滤波过程噪声和观测噪声估计第53页
        3.2.5 算例分析第53-58页
        3.2.6 结论与建议第58-59页
    3.3 开窗分类因子抗差自适应序贯平差实时卫星钟差算法第59-68页
        3.3.1 引言第59-60页
        3.3.2 钟差模型第60页
        3.3.3 分类因子自适应抗差序贯平差原理第60-64页
        3.3.4 算例与分析第64-67页
        3.3.5 结论与建议第67-68页
    3.4 开窗分类因子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实时钟差算法第68-73页
        3.4.1 分类因子抗差自适应卡尔曼滤波原理第68-69页
        3.4.2 算例与分析第69-72页
        3.4.3 结论与建议第72-73页
    3.5 基于钟差物理特性和 ARIMA 模型的 GPS 卫星钟差长期预报算法第73-80页
        3.5.1 引言第73页
        3.5.2 钟差拟合模型第73-74页
        3.5.3 抗差最小二乘第74-75页
        3.5.4 求和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 ARIMA 模型)第75-76页
        3.5.5 算例分析第76-79页
        3.5.6 结论与建议第79-80页
    3.6 本章总结第80-82页
第四章 基于改进模型的 IGU-P 钟差实时预报算法第82-109页
    4.1 IGU-P 实时钟差产品概况第82-83页
    4.2 GPS 的 IGU-P 改进钟差预报模型及实例分析第83-91页
        4.2.1 GPS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第83-84页
        4.2.2 改进模型策略第84-87页
        4.2.3 实时钟差预报算法第87页
        4.2.4 算例分析第87-91页
        4.2.5 总结第91页
    4.3 GLONASS 的 IGU 钟差预报模型及实例分析第91-103页
        4.3.1 GLONASS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第91-92页
        4.3.2 GLONASS 卫星钟差的频谱分析及实例计算第92-95页
        4.3.3 改进的 GLONASS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第95-96页
        4.3.4 ESU 实时 GLONASS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及精度测试第96-98页
        4.3.5 IAC 实时 GLONASS 卫星钟差预报模型及精度测试第98-101页
        4.3.6 IGL 实时 GLONASS 卫星钟差预报及精度分析第101-103页
    4.4 改进的 IGU-P 钟差产品在实时 PPP中的应用第103-107页
    4.5 本章总结第107-109页
第五章 GNSS 单站精密授时与时频传递技术第109-135页
    5.1 基于 GNSS 精密授时和时频传递技术的理论与发展第109-110页
    5.2 基于 PPP 的精密授时算法及误差源影响函数分析第110-113页
        5.2.1 精密单点定位数学模型第110-111页
        5.2.2 观测误差对授时精度的影响公式第111-113页
    5.3 基于参数先验贝叶斯估计的连续精密单点定位时频传递算法第113-120页
        5.3.1 引言第113-114页
        5.3.2 天跳变现象第114-115页
        5.3.3 基于参数先验信息的贝叶斯估计第115-116页
        5.3.4 附加先验原子钟物理模型的授时 PPP滤波算法第116-117页
        5.3.5 算例分析第117-119页
        5.3.6 总结第119-120页
    5.4 基于单差模式的连续载波相位时间同步( GPSDCP)算法第120-127页
        5.4.1 引言第120页
        5.4.2 传统 GPSCP 算法的数学模型第120-121页
        5.4.3 基于单差模式的连续载波相位时间传递( GPSDCP)方法第121-123页
        5.4.4 GPSDCP 算法的主要实现流程第123页
        5.4.5 算例分析第123-127页
        5.4.6 结论第127页
    5.5 基于基准站改正的精密单点定位研究拓展第127-134页
        5.5.1 基于基准站改正的静态 PPP实例测试第128-131页
        5.5.2 动态 PPP实例测试第131-133页
        5.5.3 结论与建议第133-134页
    5.6 本章总结第134-135页
第六章 GNSS 融合 PPP模型及其时差监测算法第135-163页
    6.1 GNSS 时差监测理论与发展第135-136页
    6.2 改进的 GNSS 融合 PPP模型第136-150页
        6.2.1 引言第136-137页
        6.2.2 常规 GNSS 多系统融合 PPP 定位算法第137-139页
        6.2.3 基于参数约化的多系统融合 PPP 算法第139-142页
        6.2.4 算法流程第142-144页
        6.2.5 算例分析第144-149页
        6.2.6 结论与建议第149-150页
    6.3 基于融合 PPP 模型的 GNSS 时差监测分析第150-162页
        6.3.1 GNSS 时差概念与常规监测手段第150-151页
        6.3.2 应用导航定位用户的“伪时差”概念第151-153页
        6.3.3 基于融合 PPP 技术的伪时差获取第153-154页
        6.3.4 融合 PPP 伪时差结果的短期稳定性第154-157页
        6.3.5 基于融合 PPP 技术的真实时差获取第157-160页
        6.3.6 时差结果在导航定位中的应用测试第160-161页
        6.3.7 总结第161-162页
    6.4 本章总结第162-163页
第七章 结论及未来工作的设想第163-166页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第163-164页
        7.1.1 星载原子钟状态监测和质量评价第163页
        7.1.2 卫星钟参数估计和预报模型第163-164页
        7.1.3 GNSS 精密授时和时间同步第164页
        7.1.4 多模 GNSS 融合定位及时差监测第164页
    7.2 未来的工作展望第164-166页
        7.2.1 钟差理论研究方面第164-165页
        7.2.2 钟差应用研究方面第165-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8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研究成果第180-186页
致谢第186-187页

论文共1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生代员工工作价值观、组织认同对其产出的作用机制研究
下一篇: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构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