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制度研究
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6-7页 |
第一章 释明制度的基本理论 | 第7-14页 |
1.1 释明权的内涵 | 第7页 |
1.2 释明权的分类 | 第7-9页 |
1.3 释明权的性质 | 第9-11页 |
1.3.1 域外释明权性质的界定 | 第9页 |
1.3.2 我国释明性质的争议 | 第9-10页 |
1.3.3 我国释明性质的界定 | 第10-11页 |
1.4 释明权的价值 | 第11-14页 |
第二章 域外释明制度之探析 | 第14-17页 |
2.1 大陆法系国家的释明制度 | 第14-15页 |
2.1.1 德国的释明制度 | 第14页 |
2.1.2 日本的释明制度 | 第14-15页 |
2.1.3 我国台湾的释明制度 | 第15页 |
2.2 英美法系国家的释明制度 | 第15-16页 |
2.3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制度之对比分析 | 第16-17页 |
第三章 完善我国释明制度的必要性 | 第17-22页 |
3.1 纠正我国释明制度现状之需 | 第17-19页 |
3.1.1 现行立法中规定之不足 | 第17-18页 |
3.1.2 司法实践中释明之失范 | 第18-19页 |
3.2 转变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之需要 | 第19页 |
3.3 建立我国协助当事人处分机制之需要 | 第19-20页 |
3.4 实现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之需要 | 第20-2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的释明制度 | 第22-33页 |
4.1 界定合理的释明权范围 | 第22-25页 |
4.1.1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案件 | 第22页 |
4.1.2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事项 | 第22-24页 |
4.1.3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对象 | 第24-25页 |
4.2 建立规范的释明秩序 | 第25-30页 |
4.2.1 释明权行使的原则 | 第25-27页 |
4.2.2 明确释明权行使的主体 | 第27-28页 |
4.2.3 明确释明权行使的阶段 | 第28-30页 |
4.3 释明法律效果的梳理和保障机制的完善 | 第30-33页 |
4.3.1 梳理释明的法律效果 | 第30-31页 |
4.3.2 完善释明权的保障机制 | 第31-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注释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