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民事诉讼中释明制度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引言第6-7页
第一章 释明制度的基本理论第7-14页
    1.1 释明权的内涵第7页
    1.2 释明权的分类第7-9页
    1.3 释明权的性质第9-11页
        1.3.1 域外释明权性质的界定第9页
        1.3.2 我国释明性质的争议第9-10页
        1.3.3 我国释明性质的界定第10-11页
    1.4 释明权的价值第11-14页
第二章 域外释明制度之探析第14-17页
    2.1 大陆法系国家的释明制度第14-15页
        2.1.1 德国的释明制度第14页
        2.1.2 日本的释明制度第14-15页
        2.1.3 我国台湾的释明制度第15页
    2.2 英美法系国家的释明制度第15-16页
    2.3 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释明制度之对比分析第16-17页
第三章 完善我国释明制度的必要性第17-22页
    3.1 纠正我国释明制度现状之需第17-19页
        3.1.1 现行立法中规定之不足第17-18页
        3.1.2 司法实践中释明之失范第18-19页
    3.2 转变我国民事审判方式之需要第19页
    3.3 建立我国协助当事人处分机制之需要第19-20页
    3.4 实现我国民事诉讼目的之需要第20-22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的释明制度第22-33页
    4.1 界定合理的释明权范围第22-25页
        4.1.1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案件第22页
        4.1.2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事项第22-24页
        4.1.3 明确释明权适用的对象第24-25页
    4.2 建立规范的释明秩序第25-30页
        4.2.1 释明权行使的原则第25-27页
        4.2.2 明确释明权行使的主体第27-28页
        4.2.3 明确释明权行使的阶段第28-30页
    4.3 释明法律效果的梳理和保障机制的完善第30-33页
        4.3.1 梳理释明的法律效果第30-31页
        4.3.2 完善释明权的保障机制第31-33页
结语第33-34页
注释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6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36-37页
致谢第37-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初中“学困生”转化过程中的问题与出路--以北京市平谷区某中学为例
下一篇:诺贝尔和平奖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