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2页 |
1.1 非晶态金属材料 | 第10-14页 |
1.1.1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特点 | 第10-11页 |
1.1.2 非晶态金属的结构模型 | 第11页 |
1.1.3 非晶态金属的制备方法 | 第11-13页 |
1.1.4 非晶态金属的性能及其应用 | 第13-14页 |
1.2 金属核壳纳米材料 | 第14-18页 |
1.2.1 金属核壳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4-15页 |
1.2.2 金属核壳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5-18页 |
1.3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 第18-23页 |
1.3.1 DMFC原理说明 | 第19-20页 |
1.3.2 DMFC阳极反应机理 | 第20-21页 |
1.3.3 DMFC金属阳极催化剂的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23-26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24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参考文献 | 第26-32页 |
第二章 实验方法及表征手段 | 第32-40页 |
2.1 实验所用的试剂和药品 | 第32页 |
2.2 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形貌 | 第32-33页 |
2.2.1 球差校正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表征 | 第32-33页 |
2.2.2 X射线衍射法(XRD)表征 | 第33页 |
2.3 纳米颗粒的组成及价态 | 第33-34页 |
2.3.1 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 | 第33页 |
2.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 | 第33-34页 |
2.4 纳米颗粒的电化学表征 | 第34页 |
2.4.1 实验装置 | 第34页 |
2.4.2 循环伏安法(Cyclic Voltammetry) | 第34页 |
2.5 纳米颗粒的原位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表征 | 第34-37页 |
2.6 纳米颗粒的EQCM表征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第三章 非晶态Pt包覆的Ni_(core)-Pt_(shell)核壳纳米颗粒的制备及物理表征 | 第40-48页 |
3.1 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40页 |
3.2 XC-72型碳粉的预处理 | 第40页 |
3.3 工作电极的制备 | 第40-41页 |
3.4 纳米颗粒的尺寸及形貌 | 第41-42页 |
3.5 纳米颗粒的组成分析 | 第42-43页 |
3.6 纳米颗粒的表面形态 | 第43-44页 |
3.7 纳米颗粒的组成及价态 | 第44-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酸性介质中Ni_(core)-Pt_(shell)核壳纳米颗粒的电化学表征 | 第48-7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硫酸溶液中Ni与Pt的原子比对Ni_(core)-Pt_(shell)电催化性能的影响 | 第48-51页 |
4.3 Ni与Pt的原子比对Ni_(core)-Pt_(shell)催化甲醇电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51-53页 |
4.4 甲醇浓度对Ni_(core)-Pt_(shell)催化甲醇电氧化活性的影响 | 第53-57页 |
4.5 Ni_(core)-Pt_(shell)催化剂上甲醇氧化过程中动力学参数的测定 | 第57-59页 |
4.6 Ni_(core)-Pt_(shell)催化剂对甲醇电化学氧化的原位红外表征 | 第59-62页 |
4.7 Ni_(core)-Pt_(shell)催化剂对甲醇电化学氧化的EQCM表征 | 第62-65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65-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硕士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