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 | 第15-21页 |
1.2.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 | 第15-18页 |
1.2.2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性 | 第18-19页 |
1.2.3 无形资产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2.4 无形资产评估理论 | 第21页 |
1.3 论文框架 | 第21-23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3页 |
1.5 研究创新之处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的学理分析 | 第25-38页 |
2.1 无形资产的界定 | 第25-31页 |
2.1.1 无形资产的概念 | 第26页 |
2.1.2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的分类 | 第26-28页 |
2.1.3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的特点 | 第28-30页 |
2.1.4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不确定性的原因 | 第30-31页 |
2.2.文化创意产业产业无形资产评估依据 | 第31-34页 |
2.2.1 效用价值论 | 第32-33页 |
2.2.2 资金时间价值论 | 第33页 |
2.2.3 利润分成论 | 第33-34页 |
2.3 无形资产评估的概述 | 第34-38页 |
2.3.1 无形资产评估的概念 | 第34页 |
2.3.2 无形资产评估的特点 | 第34-36页 |
2.3.3 无形资产评估的范围 | 第36-38页 |
第三章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的评估方法 | 第38-57页 |
3.1 市场法 | 第38-39页 |
3.2 成本法 | 第39-41页 |
3.2.1 后向成本法 | 第40-41页 |
3.2.2 前向成本法 | 第41页 |
3.3 实物期权法 | 第41-43页 |
3.4 收益法 | 第43-57页 |
3.4.1 收益法的内涵及理论依据 | 第43-44页 |
3.4.2 收益法的应用前提 | 第44-45页 |
3.4.3 收益法的计算公式及基本经济参数 | 第45-46页 |
3.4.4 预期收益率的选取 | 第46-48页 |
3.4.5 折现率的选取 | 第48-53页 |
3.4.6 预期获利年限的选取 | 第53-57页 |
第四章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现实意义 | 第57-64页 |
4.1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 | 第57-60页 |
4.1.1 无形资产评估有利于加强企业资产管理 | 第57-58页 |
4.1.2 无形资产评估有利于提升企业品牌形象 | 第58页 |
4.1.3 无形资产评估有利于企业资本扩张 | 第58-59页 |
4.1.4 无形资产评估有利于明晰产权促进生产力发展 | 第59-60页 |
4.2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存在的问题 | 第60-64页 |
4.2.1 暂无统一完整的价值评估体系 | 第60-61页 |
4.2.2 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 | 第61页 |
4.2.3 评估方法所受影响因素较多 | 第61-64页 |
第五章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运用——以上市公司华谊兄弟为例 | 第64-81页 |
5.1 基于收益理论的投资回报率模型 | 第64页 |
5.2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价值评估的投资回报率模型 | 第64-68页 |
5.2.1 模型构建 | 第64-66页 |
5.2.2 基本公式的指标体系 | 第66-68页 |
5.2.3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估值的合理区间 | 第68页 |
5.3 投资回报率模型在无形资产价值评估中的应用—以华谊兄弟为例 | 第68-81页 |
5.3.1 企业概况 | 第68-72页 |
5.3.2 评估的基本假设 | 第72页 |
5.3.3 参数赋值 | 第72-75页 |
5.3.4 运算与结果 | 第75-79页 |
5.3.5 结论 | 第79-81页 |
第六章 文化创意产业无形资产评估管理有效实现的路径选择 | 第81-89页 |
6.1 完善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 | 第81-82页 |
6.1.1 对整个评估系统作出统一完善的明确规范 | 第81-82页 |
6.1.2 对评估管理过程作出明确的规范 | 第82页 |
6.2 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平台,促进无形资产交易市场的发展 | 第82-84页 |
6.2.1 建立无形资产产权交易平台 | 第82-83页 |
6.2.2 规范产权交易对象,界定产权价值 | 第83-84页 |
6.2.3 提高计价水平 | 第84页 |
6.3 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明确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84-86页 |
6.3.1 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提高评估人员专业素质 | 第84页 |
6.3.2 加强无形资产评估信息数据库的建设 | 第84-85页 |
6.3.3 规范无形资产评估机构的法律责任 | 第85-86页 |
6.4 合理使用评估方法,发挥期权定价的作用 | 第86-87页 |
6.5 加强政府监管,完善无形资产评估的法律体系 | 第87-89页 |
6.5.1 加强政府监管 | 第87-88页 |
6.5.2 完善相关的法律体系 | 第88-89页 |
结论与启示 | 第89-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