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0-2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23页 |
1.2.1 国内外电动车轮及相关车辆研究现状 | 第12-20页 |
1.2.2 国内外电动车轮驱动车辆垂向性能研究 | 第20-22页 |
1.2.3 电动车轮轻量化研究 | 第22-23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6页 |
2 电动车轮车辆悬架构型分析 | 第26-52页 |
2.1 簧下质量增加对车辆影响 | 第26-31页 |
2.2 电动车轮作为动力吸振器的设计研究 | 第31-41页 |
2.2.1 动力吸振器设计机理 | 第31-33页 |
2.2.2 轮毂电机作为动力吸振器的电动车辆 1/4 悬架构型分析 | 第33-38页 |
2.2.3 轮毂电机作为动力吸振器的电动车辆 1/4 悬架构型优化 | 第38-41页 |
2.3 1/4 电动车轮车辆悬架构型优化方法和结果的验证 | 第41-5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3 电动车轮轮内主动减振系统 | 第52-66页 |
3.1 电动车轮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结构实现及模型建立 | 第52-56页 |
3.2 轮毂电机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状态调节器的设计 | 第56-57页 |
3.3 轮内主动减振效应 | 第57-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悬浮电机式电动车轮结构实现关键技术 | 第66-96页 |
4.1 电动车轮关键结构布置形式的确定 | 第66-70页 |
4.2 十字滑块挠性传动机构 | 第70-75页 |
4.2.1 挠性传动机构运动分析 | 第70-72页 |
4.2.2 中间件运动规律及工作空间分析 | 第72页 |
4.2.3 传动系统关键零件设计 | 第72-73页 |
4.2.4 ADAMS 仿真验证 | 第73-75页 |
4.3 轮毂电机选择和性能需求分析 | 第75-79页 |
4.3.1 电动车轮对电机的性能要求 | 第75-76页 |
4.3.2 驱动电机类型选择 | 第76-77页 |
4.3.3 轮毂电机性能参数初步估算 | 第77-79页 |
4.4 轮毂电机结构设计分析 | 第79-94页 |
4.4.1 轮毂电机结构类型 | 第79页 |
4.4.2 轮毂电机关键尺寸分析 | 第79-83页 |
4.4.3 轮毂电机电磁设计及分析 | 第83-9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4-96页 |
5 新型电动车轮的轻量化 | 第96-112页 |
5.1 轮毂电机电磁优化 | 第96-99页 |
5.2 电机壳体和挠性传动机构有限元分析 | 第99-108页 |
5.3 轮内减振系统结构轻量化设计 | 第108-11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12-114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112-113页 |
6.2 创新点 | 第113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113-114页 |
致谢 | 第114-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22页 |
附录 | 第122页 |
A.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122页 |
B.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22页 |
C.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