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插图和附表清单 | 第12-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7-1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3.3 文献综述 | 第2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21-22页 |
1.6 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立交桥概述 | 第23-31页 |
2.1 立交桥分类 | 第23-26页 |
2.2 施工区的范围 | 第26-28页 |
2.3 施工区类型划分 | 第28-29页 |
2.4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数据采集与处理 | 第31-51页 |
3.1 数据采集 | 第31-35页 |
3.1.1 数据采集方案 | 第31页 |
3.1.2 数据采集区域 | 第31-32页 |
3.1.3 数据采集时间 | 第32-33页 |
3.1.4 数据采集设备 | 第33页 |
3.1.5 数据样本量 | 第33页 |
3.1.6 调查的表格 | 第33-35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35-48页 |
3.2.1 原始数据 | 第35-42页 |
3.2.2 数据的初步处理 | 第42-48页 |
3.2.2.1 施工区车道负荷度 | 第42-43页 |
3.2.2.2 车速离散性 | 第43-44页 |
3.2.2.3 事故类型 | 第44-45页 |
3.2.2.4 事故原因 | 第45-47页 |
3.2.2.5 事故等级 | 第47-48页 |
3.3 小结 | 第48-51页 |
第四章 立交桥施工区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 第51-69页 |
4.1 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 第51-55页 |
4.1.1 立交桥桥梁组成 | 第51-52页 |
4.1.2 施工方法 | 第52-55页 |
4.2 施工区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分析 | 第55-59页 |
4.2.1 自然环境 | 第55-56页 |
4.2.2 作业环境 | 第56页 |
4.2.3 交通环境 | 第56-59页 |
4.3 安全影响因素及安全隐患类型 | 第59-68页 |
4.3.1 人员 | 第59-62页 |
4.3.2 机具 | 第62-64页 |
4.3.3 物料 | 第64-65页 |
4.3.4 环境 | 第65-68页 |
4.4 安全隐患模型 | 第68页 |
4.5 小结 | 第68-69页 |
第五章 施工区安全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69-83页 |
5.1 施工区安全评价指标的初级选取 | 第69-70页 |
5.2 施工区安全评价指标的量化 | 第70-74页 |
5.3 施工区安全评价指标的筛选 | 第74-82页 |
5.3.1 粗糙集理论 | 第74-76页 |
5.3.2 指标权重计算 | 第76-80页 |
5.3.3 指标危险等级划分 | 第80-82页 |
5.4 小结 | 第82-83页 |
第六章 立交桥施工区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83-93页 |
6.1 安全设施的监管对施工区安全影响规律分析 | 第83-84页 |
6.2 机械行走、停放位置地面条件对施工区安全影响规律分析 | 第84页 |
6.3 物料存储条件对施工区安全影响规律分析 | 第84-85页 |
6.4 上游过渡段车速离散性对施工区安全影响规律分析 | 第85-86页 |
6.5 安全评价模型 | 第86-89页 |
6.5.1 单指标评价模型 | 第86-88页 |
6.5.1.1 上报时间与经济损失的关系模型 | 第86页 |
6.5.1.2 坡度与经济损失的关系模型 | 第86-87页 |
6.5.1.3 物料管理要求的执行度与经济损失的关系模型 | 第87页 |
6.5.1.4 标准差与经济损失的关系模型(交通安全评价模型) | 第87-88页 |
6.5.2 多指标评价模型(生产安全评价模型) | 第88-89页 |
6.6 模型验证 | 第89-91页 |
6.6.1 生产安全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89-90页 |
6.6.2 交通安全评价模型的验证 | 第90-91页 |
6.6.3 模型适用范围 | 第91页 |
6.7 小结 | 第91-93页 |
第七章 安全设施、交通组织及限速方案设计 | 第93-125页 |
7.1 可调式安全防护设施设计 | 第93-106页 |
7.1.1 结构设计 | 第93-94页 |
7.1.1.1 挡板设计 | 第93页 |
7.1.1.2 底座设计 | 第93-94页 |
7.1.1.3 骨架设计 | 第94页 |
7.1.1.4 底座与骨架连接设计 | 第94页 |
7.1.2 材料规格 | 第94-98页 |
7.1.2.1 挡板材料规格 | 第94-97页 |
7.1.2.2 骨架材料规格 | 第97页 |
7.1.2.3 底座材料规格 | 第97页 |
7.1.2.4 螺栓规格 | 第97-98页 |
7.1.3 尺寸设计 | 第98-104页 |
7.1.3.1 高度 | 第98-99页 |
7.1.3.2 宽度 | 第99-104页 |
7.1.4 可调高度设计 | 第104-105页 |
7.1.5 设计效果图 | 第105-106页 |
7.2 交通组织设计 | 第106-114页 |
7.2.1 软件简介 | 第106-107页 |
7.2.2 建模说明 | 第107-110页 |
7.2.3 仿真模型 | 第110-111页 |
7.2.4 参数设置 | 第111-112页 |
7.2.5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112-114页 |
7.3 限速方案设计 | 第114-124页 |
7.3.1 建模说明 | 第114-116页 |
7.3.2 仿真模型 | 第116页 |
7.3.3 参数设置 | 第116-117页 |
7.3.4 数据分析与结论 | 第117-124页 |
7.4 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25-127页 |
8.1 总结 | 第125页 |
8.2 创新点 | 第125-126页 |
8.3 展望 | 第126-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29页 |
附录A | 第129-137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