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0 前言 | 第12-18页 |
0.1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0.2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0.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3-14页 |
0.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 第14-16页 |
0.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6页 |
0.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0.4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 第17-18页 |
1 粮食安全与财政政策的内在关联性 | 第18-25页 |
1.1 粮食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 第18-19页 |
1.1.1 粮食安全的含义 | 第18页 |
1.1.2 粮食安全的内容 | 第18-19页 |
1.1.3 粮食安全的特征 | 第19页 |
1.2 粮食安全的内在要求 | 第19-20页 |
1.2.1 粮食数量充足 | 第19页 |
1.2.2 粮食质量保证 | 第19页 |
1.2.3 粮食生态安全 | 第19-20页 |
1.3 粮食安全财政支持的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1.3.1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1.3.2 外部效应理论 | 第20页 |
1.3.3 市场失灵理论 | 第20-21页 |
1.3.4 比较优势理论与比较优势陷阱 | 第21页 |
1.3.5 不平衡增长理论 | 第21-22页 |
1.4 粮食安全的财政职能 | 第22-23页 |
1.4.1 农业综合能力开发的资源配置职能 | 第22页 |
1.4.2 种粮农民收入公平分配职能 | 第22页 |
1.4.3 促进粮价稳定和农业经济发展职能 | 第22-23页 |
1.5 粮食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23-24页 |
1.5.1 国家预算政策 | 第23页 |
1.5.2 财政支出政策 | 第23页 |
1.5.3 财政信用政策 | 第23页 |
1.5.4 财政收入政策 | 第23页 |
1.5.5 财政监管政策 | 第23-2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2 我国粮食安全的发展态势 | 第25-33页 |
2.1 我国粮食安全的政策变迁 | 第25-27页 |
2.1.1 建国至粮改我国粮食安全政策 | 第25-26页 |
2.1.2 粮改至今我国粮食安全政策 | 第26-27页 |
2.2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的历史回顾 | 第27-31页 |
2.2.1 粮食数量安全状况的历史回顾 | 第27-29页 |
2.2.2 粮食质量安全状况的历史回顾 | 第29页 |
2.2.3 粮食生态安全状况的历史回顾 | 第29-31页 |
2.3 我国粮食不安全的表现 | 第31-32页 |
2.3.1 粮食可持续供给问题 | 第31页 |
2.3.2 粮食质量问题 | 第31页 |
2.3.3 粮食生态不安全问题 | 第31-3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3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识别 | 第33-50页 |
3.1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定性识别 | 第33-36页 |
3.1.1 粮食数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定性识别 | 第33-34页 |
3.1.2 粮食质量安全影响因素的定性识别 | 第34-35页 |
3.1.3 粮食生态安全影响因素的定性识别 | 第35-36页 |
3.2 粮食安全影响因素的定量识别 | 第36-49页 |
3.2.1 识别方法的选择 | 第36页 |
3.2.2 识别过程 | 第36-4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4 我国现有粮食安全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测度 | 第50-57页 |
4.1 我国现行粮食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50-51页 |
4.1.1 财政补贴政策 | 第50页 |
4.1.2 财政贴息政策 | 第50页 |
4.1.3 财政奖励政策 | 第50-51页 |
4.1.4 最低收购价政策 | 第51页 |
4.1.5 粮食风险基金政策 | 第51页 |
4.2 基于 DEA 的粮食安全政策有效性测度 | 第51-54页 |
4.2.1 DEA 模型简介 | 第51-52页 |
4.2.2 粮食安全政策的有效性判断 | 第52-54页 |
4.3 我国现有粮食安全财政政策非效率的原因 | 第54-55页 |
4.3.1 财政支出总量不足 | 第54-55页 |
4.3.2 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 | 第55页 |
4.3.3 财政监管连续性不足 | 第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5 我国实现粮食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57-63页 |
5.1 实现粮食数量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57-59页 |
5.1.1 财政支持耕地保护政策 | 第57-58页 |
5.1.2 财政支持粮食主产区建设 | 第58-59页 |
5.1.3 财政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第59页 |
5.2 实现粮食质量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59-60页 |
5.2.1 财政支持优质良种及技术推广 | 第59-60页 |
5.2.2 财政支持粮食储运流通 | 第60页 |
5.3 实现粮食生态安全的财政政策 | 第60-62页 |
5.3.1 财政支持加强生态环境监测以控制农业面源污染 | 第61页 |
5.3.2 财政支持严格环境保护标准以有效防控工业污染 | 第61页 |
5.3.3 财政支持推进治沙造林工程以搞好沙化土地治理 | 第61页 |
5.3.4 财政支持改扩建农田防护林以构筑林业生态屏障 | 第61页 |
5.3.5 财政支持科学防治有害生物以严格保护森林资源 | 第61-6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附录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 | 第70-7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