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计算机网络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Linux可伸缩网络服务器的设计与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1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服务器集群的发展历史与研究现状第8-9页
    1.3 问题研究的意义第9-10页
    1.4 论文工作和结构第10-11页
第二章 服务器集群概述第11-14页
    2.1 集群的概念第11页
    2.2 集群的类型第11页
    2.3 集群的特点第11-12页
    2.4 典型的服务器集群简介第12-13页
        2.4.1 BeowuIf第12-13页
        2.4.2 MOSIX第13页
        2.4.3 LVS第13页
    2.5 本章小结第13-14页
第三章 基于Linux的可伸缩网络服务体系结构第14-22页
    3.1 LVS集群的通用结构第14-15页
        3.1.1 负载调度器第14-15页
        3.1.2 服务器池第15页
        3.1.3 后端存储第15页
    3.2 可伸缩Web和媒体服务第15-16页
    3.3 可伸缩Cache服务第16-18页
    3.4 可伸缩邮件服务第18页
    3.5 三种IP负载均衡技术第18-21页
        3.5.1 网络地址转换(VS/NAT)第18-19页
        3.5.2 IP隧道(VS/TUN)第19-21页
        3.5.3 直接路由方式(VS/DR)第21页
    3.6 本章小结第21-22页
第四章 负载调度算法的研究与改进第22-32页
    4.1 对现有调度算法的分析第22-26页
        4.1.1 轮询调度算法第22-23页
        4.1.2 加权轮询调度算法第23-24页
        4.1.3 最小连接调度算法第24页
        4.1.4 加权最小连接调度算法第24-25页
        4.1.5 基于局部性的最小连接调度算法第25页
        4.1.6 带复制的基于局部性最小连接调度算法第25-26页
        4.1.7 目的地址散列调度算法第26页
        4.1.8 源地址散列调度算法第26页
    4.2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的提出第26-27页
        4.2.2 WLC算法的不足第26-27页
        4.2.3 影响服务器综合负载状态权值的重要指标第27页
    4.3 改进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的设计思想第27-29页
        4.3.1 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的设计模型第27-28页
        4.3.2 改进算法综合负载因子的计算第28-29页
        4.3.3 改进算法各服务节点处理能力的计算第29页
        4.3.4 改进算法综合分配权值的计算第29页
    4.4 改进的动态反馈负载均衡算法的现实第29-31页
    4.5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五章 基于Linux的可伸缩网络服务器集群的构建与测试第32-38页
    5.1 系统的结构第32-33页
    5.2 系统实验设备第33页
    5.3 系统构建过程第33-34页
        5.3.1 负载均衡器上软件安装过程第33-34页
        5.3.2 真实服务器上软件安装第34页
    5.4 系统测试第34-37页
        5.4.1 算法性能测试第34-35页
        5.4.2 系统容错性能测试第35-36页
        5.4.3 系统伸缩性能测试第36-37页
    5.5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六章 结论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2页
致谢第42-43页
详细摘要第43-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嵌入式平台的多媒体数据处理中间件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Hadoop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