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钴、钒氧化物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第一章 绪论第15-35页
    1.1 引言第15页
    1.2 材料介绍第15-22页
        1.2.1 纳米材料的特征第15-16页
        1.2.2 微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6-22页
        1.2.3 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第22页
    1.3 锂离子电池介绍第22-24页
        1.3.1 锂离子电池的组成以及工作原理第22-23页
        1.3.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第23页
        1.3.3 锂电池的负极材料第23-24页
    1.4 锂电池正负极关键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4-33页
        1.4.1 V_2O_5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4-27页
        1.4.2 Co_3O_4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27-30页
        1.4.3 钒钴系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30-33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创新点第33-35页
第二章 材料制备与表征方法第35-39页
    2.1 实验设备与原料第35-37页
        2.1.1 主要实验设备第35页
        2.1.2 主要实验原料第35-37页
    2.2 表征手段第37页
    2.3 电化学性能测试第37-39页
        2.3.1 测试电池电极的制备第37-38页
        2.3.2 电池组装第38页
        2.3.3 恒流充放电测试第38页
        2.3.4 循环伏安测试第38-39页
第三章 片状组装的V_2O_5超大微米球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研究第39-54页
    3.1 引言第39-40页
    3.2 V_2O_5样品材料制备第40页
        3.2.1 一步法煅烧得到V_2O_5纳米棒的制备方法第40页
        3.2.2 两步法得到V_2O_5微米球的制备方法第40页
    3.3 一步法煅烧对V_2O_5试样的影响第40-43页
        3.3.1 一步法煅烧对V_2O_5试样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40-41页
        3.3.2 一步法煅烧对V_2O_5纳米棒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1-43页
    3.4 原料含量变化对V_2O_5微米球的影响第43-47页
        3.4.1 原料含量变化对V_2O_5微米球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43-44页
        3.4.2 原料含量的变化对V_2O_5微米球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44-46页
        3.4.3 原料含量的变化对V_2O_5微米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6-47页
    3.5 溶剂热时间对V_2O_5超大微米球的影响第47-52页
        3.5.1 溶剂热时间对V_2O_5超大微米球前驱体物相的影响第47-48页
        3.5.2 溶剂热时间对V_2O_5超大微米球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48-50页
        3.5.3 溶剂热时间对V_2O_5超大微米球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0-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无模板法合成新型CO_3O_4双层蛋黄壳亚微米球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54-68页
    4.1 引言第54-55页
    4.2 Co_3O_4样品材料制备第55页
    4.3 原料的种类对Co_3O_4材料的影响第55-58页
        4.3.1 原料的种类对Co_3O_4材料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55-56页
        4.3.2 原料的种类对Co_3O_4材料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56-58页
        4.3.3 原料的种类对Co_3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58页
    4.4 溶剂热时间对Co_3O_4材料的影响第58-65页
        4.4.1 溶剂热时间对Co_3O_4材料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58-59页
        4.4.2 溶剂热时间对Co_3O_4材料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59-62页
        4.4.3 溶剂热时间对Co_3O_4材料形貌成型的影响第62-63页
        4.4.4 溶剂热时间对Co_3O_4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3-65页
    4.5 一缩二乙二醇(MSDS)对Co_3O_4试样的影响第65-67页
        4.5.1 MSDS对Co_3O_4试样物相、形貌的影响第65-66页
        4.5.2 MSDS对Co_3O_4试样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66-67页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钒、钴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以及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第68-76页
    5.1 引言第68-69页
    5.2 钒钴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制备第69页
    5.3 V/Co摩尔比对钒钴复合氧化物材料的影响第69-75页
        5.3.1 V/Co摩尔比对钒钴复合氧化物材料前驱体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69-70页
        5.3.2 V/Co摩尔比对钒钴复合氧化物材料物相和形貌的影响第70-73页
        5.3.3 V/Co摩尔比对钒钻复合氧化物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97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第97-98页
致谢第98-99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隶表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药含药血浆与血清有效成分比较及血浆药理学方法研究
下一篇:几类时滞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分析与控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