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石油产品论文

汽柴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9-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15页
        1.2.1 国外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国内研究进展第13-14页
        1.2.3 综述小结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创新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5-18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创新点第16-17页
        1.3.3 研究框架第17-18页
第2章 碳排放计算基本方法和理论第18-22页
    2.1 车用燃料全生命周期评价理论第18页
    2.2 碳排放计算基本方法第18-20页
        2.2.1 温室气体种类第18-19页
        2.2.2 碳排放基本计算方法第19-20页
    2.3 国内外碳排放量化相关标准第20-22页
        2.3.1 国外碳排放量化相关标准第20-21页
        2.3.2 国内碳排放量化标准第21-22页
第3章 汽柴油各生命周期阶段碳排放算法分析第22-33页
    3.1 系统边界及功能单位的确定第22-23页
        3.1.1 系统边界第22-23页
        3.1.2 功能单位的设定第23页
    3.2 汽柴油生命周期各阶段计算模型第23-27页
        3.2.1 前提条件第23页
        3.2.2 WTT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第23-26页
        3.2.3 TTW阶段碳排放计算模型第26页
        3.2.4 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模型第26-27页
    3.3 WTW计算方法分析第27-31页
        3.3.1 WTT阶段计算方法分析第27-30页
        3.3.2 TTW阶段计算方法分析第30-31页
    3.4 本章小结第31-33页
第4章 汽柴油在炼厂生产阶段碳排放量化计算第33-49页
    4.1 引言第33页
    4.2 我国炼厂汽柴油生产现状第33-35页
        4.2.1 炼厂生产装置构成第33页
        4.2.2 汽柴油质量标准及生产情况第33-35页
    4.3 炼厂生产阶段碳排放计算方法第35-40页
        4.3.1 产品能耗计算第36-40页
        4.3.2 炼厂碳排放因子计算第40页
    4.4 典型炼厂汽柴油碳排放计算实例第40-48页
        4.4.1 基础条件第40-42页
        4.4.2 研究对象基本情况第42-44页
        4.4.3 炼厂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第44-48页
    4.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5章 汽柴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实例第49-62页
    5.1 引言第49页
    5.2 WTT阶段碳排放计算第49-56页
        5.2.1 原油开采阶段第49-50页
        5.2.2 原油运输阶段第50-51页
        5.2.3 炼厂生产阶段第51-52页
        5.2.4 成品油运输阶段第52页
        5.2.5 WTT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及相关说明第52-56页
    5.3 TTW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及相关说明第56页
    5.4 WTW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及相关说明第56-61页
        5.4.1 WTW阶段碳排放计算结果第56-58页
        5.4.2 WTW阶段结果分析第58-61页
    5.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62-64页
    6.1 结论第62-63页
    6.2 工作展望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致谢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供给地位演变与中国的石油合怍
下一篇:杂多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催化氧化柴油脱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