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供给地位演变与中国的石油合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1-23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1-14页
        1.1.1 选题背景第11-14页
        1.1.2 研究意义第14页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4-19页
        1.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第14-16页
        1.2.2 国际石油合作研究第16-17页
        1.2.3 中国石油合作研究第17-18页
        1.2.4 研究现状评述第18-19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9-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1页
    1.4 技术路线及创新之处第21-23页
        1.4.1 技术路线第21-22页
        1.4.2 创新之处第22-23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相关概念第23-25页
        2.1.1 “丝绸之路经济带”第23-24页
        2.1.2 国际能源合作第24-25页
        2.1.3 国际石油合作第2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29页
        2.2.1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第25-26页
        2.2.2 国际合作理论第26页
        2.2.3 博弈论第26页
        2.2.4 地缘政治理论第26-29页
第3章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演变第29-41页
    3.1 “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供给能力分析第29-32页
        3.1.1 石油产销情况第29页
        3.1.2 石油供给能力分析第29-32页
    3.2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第32-36页
        3.2.1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探明储量格局中的地位演变第32-34页
        3.2.2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产量格局中的地位演变第34-35页
        3.2.3 “丝绸之路经济带”在世界石油出口量格局中的地位演变第35-36页
    3.3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在世界石油供给格局中的地位及演变第36-41页
        3.3.1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石油供给能力排序及变化第36-38页
        3.3.2 “丝绸之路经济带”国家石油供需平衡类型第38-41页
第4章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基础分析第41-60页
    4.1 中国石油产销及对外依存度变化第41-47页
        4.1.1 中国石油产销变化第41-43页
        4.1.2 中国石油自给率和对外依存度变化第43-47页
    4.2 中国石油进口源地分析第47-55页
        4.2.1 中国石油进口源地变化第47-53页
        4.2.2 中国石油进口来源国变化第53-55页
    4.3 中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石油进口源地分析第55-60页
        4.3.1 进口源地一:中东十国第55-57页
        4.3.2 进口源地二:俄罗斯第57-58页
        4.3.3 进口源地三:中亚五国第58-59页
        4.3.4 进口源地四:其他国家第59-60页
第5章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战略选择第60-76页
    5.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现状第60-66页
        5.1.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现状第60-65页
        5.1.2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问题第65-66页
    5.2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潜力评价第66-71页
        5.2.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第66-69页
        5.2.2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潜力评价第69-71页
    5.3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战略选择第71-76页
        5.3.1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模式第71-73页
        5.3.2 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石油合作战略选择第73-76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76-78页
    6.1 主要结论第76-77页
    6.2 不足与展望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86-87页
致谢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高温油基钻井液乳化剂的研制与评价
下一篇:汽柴油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