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8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2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8-1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20-2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1.4 本文创新点 | 第23-25页 |
第2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25-33页 |
2.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25-28页 |
2.1.1 研发投入相关影响因素的文献回顾 | 第25-26页 |
2.1.2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关系的文献回顾 | 第26-28页 |
2.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2.3 国内外文献评述 | 第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概述及相关理论基础 | 第33-45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3-37页 |
3.1.1 高新技术企业界定及特点 | 第33-34页 |
3.1.2 研究与开发 | 第34-35页 |
3.1.3 R&D投入 | 第35-36页 |
3.1.4 企业绩效 | 第36-37页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37-40页 |
3.2.1 人力资本理论 | 第37-38页 |
3.2.2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 | 第38-40页 |
3.3 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 第40-44页 |
3.4 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45-55页 |
4.1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取 | 第45页 |
4.2 选定变量 | 第45-50页 |
4.2.1 解释变量 | 第46-47页 |
4.2.2 被解释变量 | 第47-49页 |
4.2.3 选取控制变量 | 第49-50页 |
4.3 建立研究模型 | 第50-54页 |
4.3.1 模型一: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50-53页 |
4.3.2 模型二: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 第53-54页 |
4.4 实证研究框架 | 第54页 |
4.5 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与绩效相关性的实证分析 | 第55-76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55-60页 |
5.1.1 混合型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55-57页 |
5.1.2 研发资金投入RD的描述性统计、以总资产分组的描述性统计 | 第57-58页 |
5.1.3 研发资金投入强度、研发人员投入强度的描述性统计 | 第58-59页 |
5.1.4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RPPI的分组描述性统计 | 第59-60页 |
5.1.5 研发资金投入强度RPEI与企业盈利能力财务指标分组分析 | 第60页 |
5.2 相关性分析 | 第60-63页 |
5.2.1 研发经费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和研发人员投入强度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 | 第60-62页 |
5.2.2 研发投入强度与企业偿债能力、发展能力、营运能力相关性 | 第62-63页 |
5.3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 第63-72页 |
5.3.1 研发投入经费RD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 | 第63页 |
5.3.2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RPPI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 | 第63-64页 |
5.3.3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PEI与企业盈利能力相关性 | 第64-65页 |
5.3.4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PEI与企业偿债能力相关性 | 第65-66页 |
5.3.5 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PEI与企业发展能力相关性 | 第66-67页 |
5.3.6 研发人员投入强度RPPI与企业营运能力相关性 | 第67-68页 |
5.3.7 研发投入对于产出的滞后性影响 | 第68-72页 |
5.4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 | 第72-74页 |
5.5 稳健性检验 | 第74页 |
5.6 小结 | 第74-7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 第76-8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6-77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7-79页 |
6.3 本文的主要贡献 | 第79-80页 |
6.4 研究不足和展望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88-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