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加筋土挡墙的试验研究 | 第11-12页 |
1.3 加筋土挡墙的破坏机理研究 | 第12-16页 |
1.3.1 加筋土挡墙常见破坏形式 | 第12-14页 |
1.3.2 加筋土剪切带研究 | 第14页 |
1.3.3 加筋土挡墙潜在破裂面研究 | 第14-15页 |
1.3.4 加筋土挡墙墙体位移研究 | 第15-16页 |
1.4 颗粒流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4.1 颗粒流程序在岩土相关问题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页 |
1.4.2 颗粒流程序在加筋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 第17-18页 |
1.5 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8-20页 |
1.5.1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1.5.2 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颗粒流数值模拟关键问题 | 第20-32页 |
2.1 颗粒流方法基本思想 | 第20页 |
2.2 颗粒流方法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20-23页 |
2.2.2 颗粒流方法的基本假设 | 第23页 |
2.3 PFC中的接触模型 | 第23-27页 |
2.3.1 接触刚度模型 | 第23-25页 |
2.3.2 滑动和分离模型 | 第25页 |
2.3.3 粘结模型 | 第25-27页 |
2.4 PFC建模计算过程及特点 | 第27-29页 |
2.4.1 PFC建模计算过程 | 第27页 |
2.4.2 PFC模拟的特点 | 第27-29页 |
2.5 颗粒物质体系多尺度研究 | 第29-32页 |
2.5.1 颗粒物质体系多尺度概念[53~58] | 第29-30页 |
2.5.2 颗粒物质体系多尺度研究框架 | 第30-32页 |
第三章 砂卵石填料加筋土挡墙模型试验 | 第32-51页 |
3.1 试验目的 | 第32页 |
3.2 试验材料 | 第32-35页 |
3.2.1 加筋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 第32-33页 |
3.2.2 填料物理力学性能 | 第33-35页 |
3.2.3 挡墙面板物理力学性能 | 第35页 |
3.3 试验设备 | 第35-38页 |
3.3.1 模型试验箱 | 第35-37页 |
3.3.2 试验测试仪器 | 第37-38页 |
3.4 试验步骤 | 第38-45页 |
3.4.1 试验前期准备 | 第38-39页 |
3.4.2 测量元件布设及模型填筑 | 第39-44页 |
3.4.3 荷载施加方案 | 第44-45页 |
3.5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3.5.1 格栅轴向应变分析 | 第45-47页 |
3.5.2 墙后竖向土压力分析 | 第47-48页 |
3.5.3 挡墙面板侧向位移分析 | 第48-50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砂卵石填料加筋土挡墙颗粒流模拟 | 第51-67页 |
4.1 概述 | 第51页 |
4.2 颗粒流数值模型参数确定 | 第51-57页 |
4.2.1 填土细观参数确定 | 第51-55页 |
4.2.2 土工格栅细观参数确定 | 第55-57页 |
4.3 砂卵石填料加筋土挡墙颗粒流模型建立 | 第57-66页 |
4.3.1 颗粒流模型建立过程 | 第57-58页 |
4.3.2 模型边界条件设置及荷载施加 | 第58-59页 |
4.3.3 数值模拟结果量测与提取 | 第59-60页 |
4.3.4 挡墙参数反演 | 第60-62页 |
4.3.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62-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五章 砂卵石填料加筋土挡墙破坏细观分析 | 第67-82页 |
5.1 前言 | 第67页 |
5.2 格栅拉断破坏模拟 | 第67-73页 |
5.2.1 模型建立与参数选择 | 第68页 |
5.2.2 渐进破坏过程 | 第68-69页 |
5.2.3 土体位移场分析 | 第69-70页 |
5.2.4 力链结构演化过程 | 第70-72页 |
5.2.5 模拟格栅断裂面与传统 0.3H破裂面对比 | 第72-73页 |
5.3 挡墙墙体断裂模拟 | 第73-75页 |
5.3.1 渐进破坏过程 | 第73-74页 |
5.3.2 水平应力场分析 | 第74页 |
5.3.3 加筋体塌陷区和滑动面分析 | 第74-75页 |
5.4 格栅拔出模拟 | 第75-80页 |
5.4.1 模型建立过程及参数选取 | 第75-76页 |
5.4.2 拉拔过程位移场变化分析 | 第76-77页 |
5.4.3 拉拔过程细观参数变化分析 | 第77-80页 |
5.4.4 土体剪切带形成与发展分析 | 第8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82-84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82-83页 |
6.2 展望 | 第83页 |
6.3 结束语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9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