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8页 |
1.1 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 第11-13页 |
1.2 杂交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1 杂交的类型 | 第13-14页 |
1.2.2 杂交与入侵的关系 | 第14页 |
1.3 植物种子与植物入侵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养分水平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 第15-16页 |
1.5 外来入侵植物瘤突苍耳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5.1 瘤突苍耳的生物学性状 | 第16-17页 |
1.5.2 瘤突苍耳的分布与危害 | 第17页 |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瘤突苍耳入侵的种子生态学机制研究 | 第18-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2.1.1 材料 | 第18页 |
2.1.2 方法 | 第18-19页 |
2.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2页 |
2.2.1 瘤突苍耳与苍耳自交和杂交的果实形态特征比较 | 第19页 |
2.2.2 瘤突苍耳与苍耳自交和杂交的果实重量比较 | 第19-21页 |
2.2.3 瘤突苍耳与苍耳自交和杂交的种子萌发特性 | 第21-22页 |
2.3 讨论 | 第22-23页 |
2.3.1 瘤突苍耳的果实形态对其入侵的影响 | 第22页 |
2.3.2 瘤突苍耳的种子萌发特性对其入侵的影响 | 第22-23页 |
2.3.3 瘤突苍耳与苍耳的杂交对其入侵的影响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不同氮添加水平对入侵植物瘤突苍耳和本地近缘植物苍耳及其两种杂交种的生长影响 | 第24-58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7页 |
3.1.1 研究地概况 | 第24页 |
3.1.2 研究材料 | 第24页 |
3.1.3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1.4 指标测定 | 第25-27页 |
3.1.5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27-54页 |
3.2.1 植物形态特征、生物量分配、生长特征和光合特征对氮变化的响应 | 第27-47页 |
3.2.2 不同氮处理下瘤突苍耳和苍耳及杂交植物间的生长差异 | 第47-54页 |
3.3 讨论 | 第54-56页 |
3.4 小结 | 第56-58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5页 |
附录 | 第65-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