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8-14页 |
(一)国内学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二)国外学者对中国农村治理的研究 | 第12-13页 |
(三)关于城郊村治理的研究 | 第13-14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重点、难点和方法 | 第15-18页 |
(一)研究重点、难点 | 第15-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二章 M村基本情况 | 第18-25页 |
第一节 地理概况 | 第18-20页 |
(一)区域位置 | 第18-19页 |
(二)自然环境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经济来源 | 第20-22页 |
(一)农业生产 | 第20-21页 |
(二)养殖及工业 | 第21-22页 |
第三节 人口状况 | 第22-25页 |
(一)人口数量基本稳定 | 第22-23页 |
(二)生活状态的单一性到多样化的转变 | 第23-25页 |
第三章 M村治理结构:政治生态与经济、社会互动 | 第25-34页 |
第一节 M村政治生态构成 | 第25-29页 |
(一)村两委变化:从双重代理到选择性应付 | 第25-27页 |
(二)村两委与村民:从自己人到对立人转变 | 第27-29页 |
第二节 M村经济社会结构 | 第29-31页 |
(一)M村经济发展方式:从单一向多元化转变 | 第29-30页 |
(二)M村社会阶层分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M村经济社会结构变化与政治生态之间互动关系 | 第31-34页 |
(一)经济来源多样 | 第31页 |
(二)政治生态恶性循环 | 第31-34页 |
第四章 M村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转变 | 第34-46页 |
第一节 M村村治中多元主体之间博弈与互动 | 第34-37页 |
(一)党政关系复杂 | 第34-37页 |
(二)社会组织协调性差 | 第37页 |
第二节 M村协商民主发展与变化 | 第37-41页 |
(一)协商民主理论渊源 | 第37-38页 |
(二)协商民主下的不民主 | 第38-41页 |
第三节 农村基层民主中的微治理 | 第41-46页 |
(一)M村家族:传统治理主体的现代境遇 | 第41-42页 |
(二)M村家庭:传统家庭伦理的现代分裂 | 第42-44页 |
(三)现代治理要素下乡与农村治理转型 | 第44-46页 |
第五章 转型中的村治:提升城郊乡村现代治理能力 | 第46-53页 |
第一节 从传统治理向现代治理转变 | 第46-48页 |
(一)对传统习俗的逾越 | 第46-47页 |
(二)后税费时代的僭越 | 第47-48页 |
第二节 加强执政党建设,推进民主法治 | 第48-53页 |
(一)走出恶性循环:发展经济,干群齐动 | 第48-49页 |
(二)挽救渐颓村庄:创新党的领导,提高建设效度 | 第49-51页 |
(三)关于城郊村庄治理的思考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3页 |
致谢 | 第63-65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