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防范联保互保风险的对策研究--以山东TJ公司担保危机事件为例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0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1.2 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第8-10页 |
1.2.1 研究的内容 | 第8页 |
1.2.2 研究的方法 | 第8-10页 |
2 中小企业联保互保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 | 第10-18页 |
2.1 联保互保的理论研究 | 第10-13页 |
2.1.1 联保互保的定义 | 第10-11页 |
2.1.2 联保互保的理论研究 | 第11-13页 |
2.2 联保互保的实践应用 | 第13-15页 |
2.2.1 引入及使用情况 | 第13页 |
2.2.2 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关注 | 第13-15页 |
2.3 联保互保的融资风险 | 第15-18页 |
2.3.1 存在暴利投机心态 | 第15页 |
2.3.2 债务危机的多米诺效应 | 第15-16页 |
2.3.3 银行风险增加 | 第16-17页 |
2.3.4 催生社会暴利和信任危机 | 第17-18页 |
3 山东TJ公司的危机处理过程分析 | 第18-29页 |
3.1 案例背景及过程概述 | 第18-25页 |
3.1.1 涉事企业背景介绍 | 第18-20页 |
3.1.2 事件过程 | 第20-25页 |
3.2 危机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3.2.1 缺少风险意识 | 第26页 |
3.2.2 账目混乱 | 第26页 |
3.2.3 融资渠道狭窄 | 第26-27页 |
3.2.4 银行理性抽贷、但把关不严 | 第27页 |
3.2.5 政府督导存在漏洞 | 第27页 |
3.2.6 法律对企业信用的约束力度小 | 第27-29页 |
4 中小企业防范联保互保风险的对策 | 第29-36页 |
4.1 企业层面 | 第29-31页 |
4.1.1 优化内部管理 | 第29页 |
4.1.2 强化风险意识 | 第29-30页 |
4.1.3 树立信用意识 | 第30-31页 |
4.2 银行层面 | 第31-32页 |
4.2.1 做好监管工作 | 第31页 |
4.2.2 共享信息,理性抽贷 | 第31-32页 |
4.3 政府层面 | 第32-36页 |
4.3.1 完善政策法规 | 第32-33页 |
4.3.2 加强法律惩罚 | 第33页 |
4.3.3 妥善利用民间资本 | 第33-35页 |
4.3.4 构建信用体系 | 第35-36页 |
结论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