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4 拟解决关键问题及采取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1.4.1 拟解决关键问题 | 第15-16页 |
1.4.2 拟采取技术路线 | 第16页 |
1.5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水稳碎石基层材料微裂损伤程度控制方法研究 | 第18-36页 |
2.1 微裂技术及室内试验方案 | 第18-25页 |
2.1.1 微裂技术及作用机理 | 第18-19页 |
2.1.2 微裂技术主要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1.3 微裂技术室内试验方案 | 第21-23页 |
2.1.4 试验原材料 | 第23-25页 |
2.2 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的确定 | 第25-26页 |
2.2.1 振动击实试验方法 | 第25页 |
2.2.2 振动击实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2.3 微裂损伤程度控制试验分析 | 第26-34页 |
2.3.1 微裂损伤程度控制试验振动参数选择 | 第26页 |
2.3.2 微裂损伤程度控制试验过程 | 第26-28页 |
2.3.3 微裂损伤程度控制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第三章 微裂后水稳碎石材料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研究 | 第36-64页 |
3.1 微裂后水稳碎石材料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化规律 | 第36-44页 |
3.1.1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3.1.2 微裂后无侧限抗压强度发展规律分析 | 第37-44页 |
3.2 微裂后水稳碎石基层材料劈裂强度变化规律 | 第44-53页 |
3.2.1 劈裂强度试验方法 | 第44-45页 |
3.2.2 微裂后劈裂强度发展规律分析 | 第45-53页 |
3.3 微裂后水稳碎石基层材料抗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53-62页 |
3.3.1 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 第53-55页 |
3.3.2 微裂后抗压回弹模量变化规律分析 | 第55-6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微裂对水稳碎石材料收缩特性影响研究 | 第64-74页 |
4.1 微裂对水稳碎石材料干缩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 第64-71页 |
4.1.1 干缩试验方法 | 第64-66页 |
4.1.2 微裂前水稳碎石材料干缩试验数据分析 | 第66-68页 |
4.1.3 微裂后水稳碎石材料干缩试验数据对比分析 | 第68-71页 |
4.2 微裂技术对水稳碎石材料温缩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 第71-73页 |
4.2.1 温缩试验方法 | 第71页 |
4.2.2 微裂前后水稳碎石材料温缩对比分析 | 第71-7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五章 水稳碎石基层微裂对沥青路面结构宏观力学行为影响分析 | 第74-90页 |
5.1 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分析模型 | 第74-77页 |
5.1.1 沥青路面结构的选取及材料参数的确定 | 第74-75页 |
5.1.2 KENPAVE路面分析与设计软件简介 | 第75-76页 |
5.1.3 荷载参数及计算图式 | 第76-77页 |
5.2 标准轴载作用下基层微裂对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分析 | 第77-84页 |
5.2.1 基层微裂对路面弯沉影响分析 | 第77-78页 |
5.2.2 基层微裂对路面结构层底最大拉应力影响分析 | 第78-81页 |
5.2.3 基层微裂对路面结构层最大剪应力影响分析 | 第81-83页 |
5.2.4 基层微裂对路基顶压应力影响分析 | 第83-84页 |
5.3 不同轴载水平对微裂后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影响分析 | 第84-8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水稳碎石基层微裂技术在试验路中的应用 | 第90-104页 |
6.1 试验路段概况 | 第90-91页 |
6.2 基层铺筑及测量传感器的埋设 | 第91-94页 |
6.2.1 基层铺筑 | 第91页 |
6.2.2 测量传感器的埋设 | 第91-94页 |
6.3 试验路段基层微裂方案及微裂后基层微裂缝情况 | 第94-96页 |
6.3.1 微裂实施方案 | 第94-95页 |
6.3.2 微裂后基层裂缝情况 | 第95-96页 |
6.4 试验路检测 | 第96-103页 |
6.4.1 7d抗压回弹模量检测 | 第96-97页 |
6.4.2 沥青路面裂缝观测 | 第97页 |
6.4.3 试验路预埋传感器现场检测 | 第97-10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3-104页 |
第七章 主要研究结论及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04-108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 第104-105页 |
7.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105-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2-114页 |
致谢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