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前言 | 第10-12页 |
|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及其理论依据 | 第12-20页 |
| (一) 人文关怀的科学内涵 | 第12-14页 |
| 1、人文关怀 | 第12-13页 |
| 2、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 第13-14页 |
|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 | 第14-20页 |
| 1、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底蕴 | 第14-16页 |
| 2、西方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 | 第16页 |
| 3、中国教育思想中的人文精神 | 第16-20页 |
| 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 第20-22页 |
| (一) 时代的发展呼唤人文关怀 | 第20-21页 |
| 1、知识经济时代,人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 | 第20页 |
|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 第20页 |
| 3、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 第20-21页 |
| (二) 思想政治教育呼唤人文关怀 | 第21-22页 |
| 1、人文关怀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人的本性的基本要求 | 第21页 |
| 2、人文关怀能促进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 第21页 |
| 3、人文关怀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 第22-28页 |
| (一) 取得的成绩 | 第22-24页 |
| 1、树立了人文关怀的理念 | 第22页 |
| 2、积极开展人文实践活动 | 第22-23页 |
| 3、人文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 第23-24页 |
| (二) 存在的不足 | 第24-26页 |
| 1、过分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 第24页 |
| 2、忽视学生的自我需要 | 第24-25页 |
| 3、忽视学生创新个性的培养 | 第25-26页 |
| (三) 存在不足的原因 | 第26-28页 |
| 1、社会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 第26页 |
| 2、学校教育人文关怀的偏失 | 第26-27页 |
| 3、家庭教育人文关怀的错位 | 第27-28页 |
| 四、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有效途径 | 第28-35页 |
| (一) 在思想方面,坚持以学生为本,更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理念 | 第28-29页 |
| 1、增强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 第28页 |
| 2、培养大学生创新理念 | 第28-29页 |
| 3、坚持主体性发展理念 | 第29页 |
| (二) 在教师队伍培养和教学内容方面,不断完善 | 第29-31页 |
| 1、建设专业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队伍 | 第29-30页 |
| 2、增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内容,积极开展人文实践教育 | 第30-31页 |
| (三) 在教育环境方面,营造良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环境 | 第31-35页 |
| 1、创设良好的校园人文环境 | 第31-32页 |
| 2、建设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 | 第32-33页 |
| 3、构建文明的校园网络环境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 致谢 | 第39-40页 |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