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围岩支护理论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地下结构稳定分析及可靠度研究 | 第13-15页 |
1.2.3 稳健设计及可靠度方法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页 |
1.3.2 本文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深部隧道模型试验稳健设计 | 第19-32页 |
2.1 稳健设计理论 | 第19-23页 |
2.1.1 稳健设计 | 第19-20页 |
2.1.2 田口“3 次设计”法 | 第20-22页 |
2.1.3 试验设计方法 | 第22-23页 |
2.2 相似材料稳健试验设计 | 第23-31页 |
2.2.1 试验目的 | 第23页 |
2.2.2 相似理论及试验材料 | 第23-24页 |
2.2.3 试验方法及过程 | 第24-28页 |
2.2.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28-3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基于Info-gap模型的稳健可靠度及优化模型 | 第32-44页 |
3.1 稳健可靠性基本思想和凸集模型 | 第32-36页 |
3.1.1 稳健可靠性基本思想 | 第32-33页 |
3.1.2 凸集的定义 | 第33-34页 |
3.1.3 常用的凸集模型 | 第34-36页 |
3.2 基于Info-gap模型的稳健可靠性 | 第36-39页 |
3.2.1 Info-gap模型 | 第36-37页 |
3.2.2 Info-gap稳健函数 | 第37-38页 |
3.2.3 稳健指标及稳健性评价 | 第38-39页 |
3.3 基于Info-gap模型的稳健优化设计 | 第39-42页 |
3.3.1 优化设计的发展 | 第39-40页 |
3.3.2 基于Info-gap模型的稳健优化模型 | 第40-4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4章 支护围岩稳健可靠度分析 | 第44-57页 |
4.1 围岩破坏形式及破坏准则 | 第44-47页 |
4.1.1 隧道围岩破坏形式 | 第44-45页 |
4.1.2 隧道围岩破坏准则 | 第45-47页 |
4.2 支护围岩极限状态函数的建立 | 第47-54页 |
4.2.1 围岩强度破坏极限承载能力 | 第47-51页 |
4.2.2 围岩失稳破坏承载能力 | 第51-52页 |
4.2.3 支护围岩极限状态函数 | 第52-54页 |
4.3 支护围岩稳健可靠度分析流程 | 第54-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工程案例分析 | 第57-69页 |
5.1 工程案例 1 | 第57-58页 |
5.1.1 工程概况 | 第57页 |
5.1.2 稳健性分析 | 第57-58页 |
5.2 工程案例 2 | 第58-60页 |
5.2.1 工程概况 | 第58-59页 |
5.2.2 稳健性分析 | 第59-60页 |
5.3 参数分析 | 第60-64页 |
5.3.1 支护性能对稳健指标的影响 | 第60-61页 |
5.3.2 不确定参量对稳健指标的影响 | 第61-64页 |
5.4 基于Info-gap模型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8页 |
5.4.1 基于区间理论的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4-65页 |
5.4.2 Info-gap模型及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5-66页 |
5.4.3 工程案例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