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2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概述 | 第11-18页 |
2.1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内容 | 第11-13页 |
2.1.1 侵犯人身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 第11-12页 |
2.1.2 侵犯财产权的行政赔偿范围 | 第12-13页 |
2.1.3 不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范围 | 第13页 |
2.2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立法模式与确立原则 | 第13-15页 |
2.2.1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13-14页 |
2.2.2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确立原则 | 第14-15页 |
2.3 影响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相关因素 | 第15-18页 |
2.3.1 国家赔偿的功能和目的 | 第15-16页 |
2.3.2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 第16页 |
2.3.3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 第16页 |
2.3.4 民事赔偿范围对行政赔偿范围的影响 | 第16-18页 |
3 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现行规定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3.1 行为和权利的双标准限制了行政赔偿的范围 | 第18-20页 |
3.1.1 行政侵权行为的范围规定狭窄、模糊 | 第18-19页 |
3.1.2 行政赔偿权利保护的范围不周延 | 第19-20页 |
3.2 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范围太宽泛 | 第20-21页 |
3.3 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单一 | 第21-23页 |
3.3.1 “违法”的判断 | 第21-22页 |
3.3.2 单一的违法归责原则的局限性 | 第22-23页 |
3.4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规定存在缺陷 | 第23-27页 |
3.4.1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适用范围太狭窄 | 第23-24页 |
3.4.2 国家精神损害的赔偿标准太低 | 第24-26页 |
3.4.3 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标准的立法层次太低 | 第26-27页 |
4 国外行政赔偿范围规定的研究 | 第27-33页 |
4.1 国外行政赔偿范围概述 | 第27-30页 |
4.1.1 英国的行政侵权行为范围 | 第27-28页 |
4.1.2 美国的惩罚性赔偿金制度 | 第28页 |
4.1.3 法国的立法赔偿制度 | 第28-29页 |
4.1.4 德国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 | 第29-30页 |
4.2 国外行政赔偿范围的发展趋势 | 第30-33页 |
5 完善我国行政赔偿范围的建议 | 第33-47页 |
5.1 扩大行政赔偿的侵权行为范围 | 第34-38页 |
5.1.1 抽象行政行为的赔偿 | 第35-36页 |
5.1.2 内部行政行为的赔偿 | 第36-38页 |
5.2 扩大行政赔偿应保护的权利范围 | 第38-39页 |
5.2.1 公民政治权利损害 | 第38-39页 |
5.2.2 公民人身权的损害 | 第39页 |
5.3 合理限定国家不予赔偿的范围 | 第39-41页 |
5.3.1 取消不恰当的规定 | 第40页 |
5.3.2 明确国家免除或减轻赔偿责任的条件 | 第40-41页 |
5.4 构建多元化的行政赔偿归责体系 | 第41-43页 |
5.4.1 一般的行政行为造成损害的,适用违法归责原则 | 第42-43页 |
5.4.2 公有设施致人损害的赔偿责任适用危险责任原则 | 第43页 |
5.5 完善国家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 第43-47页 |
5.5.1 扩大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 第44页 |
5.5.2 提高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标准 | 第44-46页 |
5.5.3 提高国家精神损害赔偿量化标准的立法层次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后记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