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3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框架和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1.3.1 本文的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16-17页 |
1.4.1 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页 |
1.4.2 研究的不足 | 第16-17页 |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2.1 市场监管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4页 |
2.1.1 商事制度改革 | 第17-19页 |
2.1.2 信用监管 | 第19-20页 |
2.1.3 事中事后监管 | 第20-22页 |
2.1.4 市场监管执法体系建设 | 第22-24页 |
2.2 市场监管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2.1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4-25页 |
2.2.2 交易成本理论 | 第25-26页 |
2.2.3 行政法治理论 | 第26-27页 |
3 改革背景下N县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7-38页 |
3.1 市场监管部门的改革背景及进程 | 第27-29页 |
3.1.1 体制改革,省以下垂直管理改为属地管理 | 第27-28页 |
3.1.2 机构整合,组建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 第28-29页 |
3.2 改革后的监管部门基本建设尚不完善 | 第29-31页 |
3.2.1 基层监管部门物质保障不到位 | 第29-30页 |
3.2.2 队伍建设凝聚力不足 | 第30-31页 |
3.2.3 部门之间权责交叉现象时有发生 | 第31页 |
3.3 监管队伍专业性仍欠缺 | 第31-34页 |
3.3.1 双改革后工作人员专业熟练度欠缺 | 第31-32页 |
3.3.2 监管知识更新不到位 | 第32-33页 |
3.3.3 实际工作缺少法律抓手 | 第33-34页 |
3.4 监管机关实际工作后劲不足 | 第34-36页 |
3.4.1 物质和精神激励不到位 | 第34页 |
3.4.2 公务员考核制度形同虚设 | 第34-36页 |
3.5 监管部门工作力度不够 | 第36-38页 |
3.5.1 实际监管领域较窄,案件类型单一 | 第36页 |
3.5.2 监管手段缺乏创新性 | 第36-38页 |
4 改革背景下N县市场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8-45页 |
4.1 改革变动大,消化时间短 | 第38-40页 |
4.1.1 基础物质保障不到位 | 第38-39页 |
4.1.2 基层监管队伍融合度不够 | 第39页 |
4.1.3 法律制度建设尚不完善 | 第39-40页 |
4.2 缺乏专业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履职能力需进一步加强 | 第40-42页 |
4.2.1 理论学习有待强化 | 第40-41页 |
4.2.2 业务培训不及时 | 第41页 |
4.2.3 部分工作人员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 | 第41-42页 |
4.3 制度建设不完善,保障工作不到位 | 第42-43页 |
4.3.1 缺少必要的激励机制 | 第42-43页 |
4.3.2 公务员年度考核制度有待完善 | 第43页 |
4.4 市场监管执法办案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 第43-45页 |
4.4.1 监管重点分配不均,实际监管领域较窄 | 第43-44页 |
4.4.2 执法办案方式仍较传统,缺乏创新性 | 第44-45页 |
5 机构改革背景下完善市场监管体系的对策及建议 | 第45-53页 |
5.1 重视基础资源建设和监管队伍建设 | 第45-47页 |
5.1.1 抓好基层基础建设 | 第45-46页 |
5.1.2 加强队伍建设,促进队伍融合 | 第46页 |
5.1.3 强化法律制度保障建设 | 第46-47页 |
5.2 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 | 第47-48页 |
5.2.1 加强理论学习 | 第47-48页 |
5.2.2 优化业务培训 | 第48页 |
5.3 完善基层队伍激励机制 | 第48-50页 |
5.3.1 完善激励和保障措施 | 第48-49页 |
5.3.2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 | 第49-50页 |
5.3.3 畅通公务员晋升渠道 | 第50页 |
5.4 拓宽监管领域,创新监管方式 | 第50-53页 |
5.4.1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执法 | 第50-51页 |
5.4.2 重视网络市场监管 | 第51页 |
5.4.3 继续加强广告监管 | 第51-52页 |
5.4.4 利用新《商标法》探索商标监管新方式 | 第52页 |
5.4.5 合同行政监管不容忽视 | 第52-53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