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 第14-16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4-16页 |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 第16-18页 |
1.4.1 研究视角的创新 | 第16-17页 |
1.4.2 研究方法的创新 | 第17-18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资本价值理论 | 第18页 |
2.1.2 MM理论 | 第18页 |
2.1.3 资本资产定价理论 | 第18-19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19-26页 |
2.2.1 企业价值评估研究现状综述 | 第19-22页 |
2.2.2 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综述 | 第22-24页 |
2.2.3 对文献的评价 | 第24-26页 |
3 企业价值评估的理论与方法 | 第26-33页 |
3.1 企业价值与企业价值评估 | 第26-28页 |
3.1.1 企业价值的内涵与分类 | 第26-27页 |
3.1.2 企业价值评估的涵义和特点 | 第27-28页 |
3.2 企业价值评估的传统方法 | 第28-30页 |
3.2.1 收益法 | 第28-29页 |
3.2.2 成本法 | 第29页 |
3.2.3 市场法 | 第29-30页 |
3.3 实物期权理论的基本原理与定价方法 | 第30-33页 |
3.3.1 实物期权的基础理论 | 第30页 |
3.3.2 实物期权的分类 | 第30-31页 |
3.3.3 实物期权模型 | 第31-33页 |
4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分析 | 第33-43页 |
4.1 互联网及互联网企业的概念界定 | 第33-34页 |
4.1.1 互联网的界定 | 第33页 |
4.1.2 互联网企业的界定 | 第33-34页 |
4.2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34-38页 |
4.3 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及价值评估的难点 | 第38-40页 |
4.3.1 互联网企业的特殊性 | 第38-39页 |
4.3.2 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的难点 | 第39-40页 |
4.4 传统估值法在互联网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局限性 | 第40-41页 |
4.4.1 缺乏历史数据和会计数据 | 第40页 |
4.4.2 缺乏可比公司数据 | 第40-41页 |
4.4.3 未来收益价值难以计算 | 第41页 |
4.5 用实物期权模型进行价值评估的适用性分析 | 第41-43页 |
5 实物期权(B-S)模型在掌趣科技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 第43-60页 |
5.1 掌趣科技公司介绍 | 第43-44页 |
5.1.1 公司简介 | 第43页 |
5.1.2 掌趣科技的发展状况 | 第43-44页 |
5.2 B-S模型在掌趣科技价值评估中的具体应用 | 第44-60页 |
5.2.1 掌趣科技所包含的期权分析 | 第44-46页 |
5.2.2 掌趣科技现有资产价值的计算 | 第46-54页 |
5.2.3 掌趣科技期权价值的计算 | 第54-57页 |
5.2.4 掌趣科技整体价值的计算 | 第57页 |
5.2.5 计算结果的验证与分析 | 第57-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研究总结 | 第60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0-61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附录1 | 第65-72页 |
附录2 | 第72-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