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市政工程论文--排水工程(沟渠工程、下水道工程)论文--沟道系统论文--沟管、沟渠论文

污水管道有害性气体运动与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页
    1.2 研究现状第10-18页
        1.2.1 污水管道设计及运行第11页
        1.2.2 污水管道有害性气体种类及危害第11-14页
        1.2.3 污水管道内有害性气体流通与排出方面第14-16页
        1.2.4 管道内有害性气体分布规律研究方面第16页
        1.2.5 污水管道有害性气体控制方面第16-18页
        1.2.6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8页
    1.3 主要内容和意义第18-19页
        1.3.1 主要内容第18-19页
        1.3.2 研究意义第19页
    1.4 研究技术路线与论文框架第19-22页
        1.4.1 研究技术路线第19-20页
        1.4.2 论文框架第20-22页
2 计算流体力学应用和VOF模型简介第22-26页
    2.1 CFD及FLUENT简介第22-24页
        2.1.1 质量守恒方程(连续性方程)第23页
        2.1.2 动量守恒方程(N-S方程)第23-24页
        2.1.3 能量守恒方程第24页
    2.2 VOF模型简介第24-26页
        2.2.1 容积比率方程(The Volume Fraction Equation)第25页
        2.2.2 动量方程(The Momentum Equation)第25页
        2.2.3 能量方程(The Energy Equation)第25页
        2.2.4 界面附近的插值(Interpolation Near The Interface)第25-26页
3 基于CFD对污水管道通风数学模型的验证第26-44页
    3.1 引言第26页
    3.2 数学模型计算方法第26-32页
        3.2.1 流量和压力平衡方程第27页
        3.2.2 管道中压力损失与流量的关系第27-29页
        3.2.3 跌水井射流对气体的推动第29页
        3.2.4 模型方程组第29-31页
        3.2.5 MATLAB求解方法第31-32页
    3.3 CFD验证计算第32-33页
        3.3.1 模型概况第32页
        3.3.2 网格划分第32-33页
        3.3.3 边界条件第33页
        3.3.4 模拟方法第33页
    3.4 计算结果对比与结论第33-34页
        3.4.1 CFD计算结果第33-34页
        3.4.2 CFD与模型计算结果对比第34页
    3.5 实例污水管网模型计算第34-43页
        3.5.1 实例污水管网概况第34-35页
        3.5.2 实例污水管网计算过程第35-40页
        3.5.3 实例污水管网通风计算结果第40-43页
        3.5.4 模型计算存在的不足第43页
    3.6 小结第43-44页
4 污水管道中检查井通风特性试验与模拟研究第44-58页
    4.1 引言第44页
    4.2 实验与CFD计算结果的相互验证第44-46页
        4.2.1 竖桶试验模型第44-45页
        4.2.2 网格划分第45页
        4.2.3 边界条件第45页
        4.2.4 模拟方法第45-46页
        4.2.5 小模型实验与模拟结果对比第46页
    4.3 检查井跌水卷吸开气孔进风性能分析第46-49页
        4.3.1 模型尺寸第46-47页
        4.3.2 边界条件第47-48页
        4.3.3 检查井跌水卷吸开气孔进风性能分析第48-49页
    4.4 检查井开启孔在污水管道中通风特性分析第49-56页
        4.4.1 管道通风量计算原理第49-50页
        4.4.2 检查井跌水卷吸等效通风机特性第50-51页
        4.4.3 污水管道通风量计算第51-52页
        4.4.4 不同跌水高度下的有效通风机特性曲线第52-55页
        4.4.5 跌水井有安全长度第55-56页
    4.5 小结第56-58页
5 污水管道有害性气体分布规律模型研究第58-64页
    5.1 引言第58页
    5.2 气体分布模型建立第58-60页
    5.3 关于有害性气体浓度模型的几种预测状态第60-61页
    5.4 实测检查井数据与模型对比第61-63页
        5.4.1 实验地点与时间第61页
        5.4.2 现场测量方法第61-62页
        5.4.3 测量结果第62页
        5.4.4 模型系数选取第62-63页
        5.4.5 模型也实验结果对比第63页
    5.5 小结第63-64页
6 结论与建议第64-66页
    6.1 主要结论第64-65页
    6.2 建议与展望第65-66页
图目录第66-67页
表附录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3页
硕士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频多联式空调系统适用性及管路阻力特性研究
下一篇:带桁架转换层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