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5-28页 |
1.1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1.2 国内防水材料的发展及应用情况 | 第17-18页 |
1.3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3页 |
1.3.1 施工中的技术问题 | 第19页 |
1.3.2 防水性能特点 | 第19-20页 |
1.3.3 渗透及渗透深度的测量 | 第20-21页 |
1.3.4 防水机理的探讨 | 第21-23页 |
1.4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3-25页 |
1.4.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1.4.2 拟实现的目标 | 第25页 |
1.5 技术研究路线 | 第25-26页 |
1.6 课题的创新点 | 第26-28页 |
2 原材料和试验方法 | 第28-37页 |
2.1 试验原材料 | 第28-32页 |
2.1.1 水泥 | 第28页 |
2.1.2 粒化高炉矿渣 | 第28-29页 |
2.1.3 石英砂 | 第29页 |
2.1.4 硅灰 | 第29-30页 |
2.1.5 可再分散性乳胶粉 | 第30页 |
2.1.6 水玻璃 | 第30-31页 |
2.1.7 乙烯基三(β-甲氧基乙氧基)硅氧烷 | 第31页 |
2.1.8 其它 | 第31-32页 |
2.2 分析测试方法 | 第32-36页 |
2.2.1 水泥性能指标测试 | 第32页 |
2.2.2 宏观物理性能测试 | 第32-36页 |
2.2.3 微观性能测试 | 第36页 |
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6-37页 |
3 活性物质的选择与改性 | 第37-46页 |
3.1 改性硅氧烷的制备 | 第37页 |
3.2 砂浆抗渗试件的制备 | 第37-39页 |
3.3 试验配比表的设计 | 第39-40页 |
3.4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宏观物理性能的测试 | 第40-42页 |
3.4.1 硅氧烷掺量对抗折抗压强度的影响 | 第40页 |
3.4.2 硅氧烷掺量对一次抗渗压力的影响 | 第40-41页 |
3.4.3 硅氧烷掺量对湿基面粘结强度的影响 | 第41-42页 |
3.5 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微观性能的分析 | 第42-45页 |
3.5.1 物相分析 | 第42-43页 |
3.5.2 FT-IR分析 | 第43-44页 |
3.5.3 微观形貌分析 | 第44-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 第46-51页 |
4.1 影响因素分析 | 第46页 |
4.2 因素的水平选取及正交表设计 | 第46-47页 |
4.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5 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对中间过渡层孔结构的影响 | 第51-56页 |
5.1 试验方案的确定 | 第51-52页 |
5.2 微观性能分析 | 第52-55页 |
5.2.1 物相分析 | 第52-53页 |
5.2.2 孔径分布与孔结构分析 | 第53-54页 |
5.2.3 微观形貌分析 | 第54-5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6 硅氧烷胶囊粉末对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性能的影响 | 第56-66页 |
6.1 硅氧烷微胶囊粉末防水剂作用过程分析 | 第56-57页 |
6.2 硅氧烷微胶囊的制备 | 第57-58页 |
6.2.1 成膜微胶囊工艺 | 第57页 |
6.2.2 喷雾干燥工艺 | 第57-58页 |
6.3 性能测试与表征 | 第58-59页 |
6.3.1 硅氧烷微胶囊性能及结构测试 | 第58页 |
6.3.2 硅氧烷粉末防水砂浆性能测试 | 第58-59页 |
6.4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9-65页 |
6.4.1 硅氧烷胶囊粉末的性能分析 | 第59-60页 |
6.4.2 硅氧烷微胶囊粉末防水涂料的性能研究 | 第60-65页 |
6.4.2.1 硅氧烷微胶囊粉末防水剂掺量对涂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0-61页 |
6.4.2.2 硅氧烷微胶囊粉末防水剂掺量对涂料防水性能的影响 | 第61-62页 |
6.4.2.3 水化产物的XRD物相分析 | 第62-63页 |
6.4.2.4 硅氧烷微胶囊粉末防水剂掺量对水化热的影响 | 第63页 |
6.4.2.5 水化产物的SEM图谱与EDS分析 | 第63-65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7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6-70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