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 第一节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0-14页 |
| 1.1.1 研究背景及选题原因 | 第10-12页 |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4页 |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4-24页 |
| 1.2.1 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4-19页 |
| 1.2.2 理论基础 | 第19-24页 |
| 第三节 研究设计 | 第24-28页 |
| 1.3.1 研究内容 | 第24页 |
| 1.3.2 研究对象 | 第24页 |
| 1.3.3 研究假设 | 第24-25页 |
| 1.3.4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 1.3.5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 1.3.6 研究创新 | 第26-27页 |
| 1.3.7 不足与展望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社会学视角下贝叶经典籍研究范围界定及其作用、价值概述——基于文献研究 | 第28-46页 |
| 第一节 贝叶经典籍研究范围的界定 | 第28-29页 |
| 2.1.1 贝叶经典籍的来源和研究范围界定 | 第28-29页 |
| 2.1.2 本文研究范围 | 第29页 |
| 第二节 贝叶经典籍在傣族社会中的作用及价值概述 | 第29-44页 |
| 2.2.1 贝叶经典籍在傣族社会中的作用 | 第29-39页 |
| 2.2.2 贝叶经典籍在傣族社会中的价值 | 第39-44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 第三章 傣族地区民众对贝叶经典籍价值的认知现状——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 第46-62页 |
| 第一节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第46-51页 |
| 3.1.1 总体情况 | 第46页 |
| 3.1.2 性别状况 | 第46-47页 |
| 3.1.3 年龄状况 | 第47-48页 |
| 3.1.4 民族状况 | 第48-49页 |
| 3.1.5 受教育程度状况 | 第49-50页 |
| 3.1.6 职业类型状况 | 第50-51页 |
| 第二节 民众对贝叶经典籍价值认知状况 | 第51-60页 |
| 3.2.1 分析步骤 | 第51-52页 |
| 3.2.2 认知状况 | 第52-60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 第四章 影响傣族地区民众对贝叶经典籍价值认知的影响因素——以西双版纳景洪市为例 | 第62-78页 |
| 第一节 影响因素概述 | 第62-64页 |
| 4.1.1 影响因素 | 第62-64页 |
| 4.1.2 拟定影响因素 | 第64页 |
| 第二节 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64-76页 |
| 4.2.1 分析步骤 | 第64-65页 |
| 4.2.2 性别因素 | 第65-66页 |
| 4.2.3 年龄因素 | 第66-69页 |
| 4.2.4 民族因素 | 第69-72页 |
| 4.2.5 受教育程度因素 | 第72-74页 |
| 4.2.6 职业类型因素 | 第74-76页 |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76-7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8-86页 |
| 第一节 结论 | 第78-79页 |
| 5.1.1 认知现状 | 第78页 |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78-79页 |
| 第二节 挑战与机遇 | 第79-86页 |
| 5.2.1 挑战 | 第79-84页 |
| 5.2.2 机遇 | 第84-86页 |
| 附录1:图表 | 第86-88页 |
| 附录2:调查问卷 | 第88-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