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2-15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2-15页 |
1.3 文献综述与述评 | 第15-19页 |
1.3.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5-16页 |
1.3.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6-18页 |
1.3.3 文献述评 | 第18-19页 |
1.4 预期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9-21页 |
1.4.1 预期创新点 | 第19-20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20-21页 |
2 理论基础与假设提出 | 第21-30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2.1.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1-22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2-23页 |
2.1.3 过度反应理论 | 第23-24页 |
2.2 假设提出 | 第24-30页 |
2.2.1 经济高速增长下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正向过度反应 | 第24-26页 |
2.2.2 东南融通事件后国际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负向过度反应 | 第26-30页 |
3 实证研究设计 | 第30-47页 |
3.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 | 第30页 |
3.2 过度反应的度量 | 第30-31页 |
3.3 变量设计与模型设定 | 第31-35页 |
3.3.1 变量设计 | 第31-32页 |
3.3.2 模型设定 | 第32-35页 |
3.4 实证结果分析 | 第35-45页 |
3.4.1 中国概念股正向过度反应实证分析 | 第35-38页 |
3.4.2 中国概念股负向过度反应实证分析 | 第38-45页 |
3.5 稳健性检验 | 第45-47页 |
4 政策建议 | 第47-52页 |
4.1 监管者的视角 | 第47-48页 |
4.1.1 中美跨境审计监管合作标准趋同 | 第47-48页 |
4.1.2 优化外部监管制度,构建多方协调机制 | 第48页 |
4.1.3 建设审计信用文化,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 第48页 |
4.2 企业的视角 | 第48-50页 |
4.2.1 端正上市动机,适应市场规则 | 第48-49页 |
4.2.2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完善公司治理体系 | 第49页 |
4.2.3 及时进行信息披露,加强与投资者沟通 | 第49-50页 |
4.3 投资者视角 | 第50-52页 |
4.3.1 减少认知和心理偏差,培育投资者理性 | 第50页 |
4.3.2 明确社会责任,规范机构投资者行为 | 第50-52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52页 |
5.2 研究局限与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