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农业信贷论文

关于商丘市利民镇农民贷款难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1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1-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1.2 理论意义第11页
        1.1.3 现实意义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5页
        1.2.1 国内相关的研究第12-13页
        1.2.2 国外相关的研究第13-14页
        1.2.3 文献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思路第15-17页
        1.3.2 研究方法第17页
    1.4 创新之处第17-18页
2 农民借贷行为的理论基础及分析第18-22页
    2.1 理论基础第18-19页
        2.1.1 道德风险理论第18页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19页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第19页
    2.2 理论分析第19-22页
3 商丘市利民镇农村信贷现状的调查统计分析第22-38页
    3.1 数据来源和调查说明第22页
        3.1.1 调研对象第22页
        3.1.2 调研问卷的设计第22页
        3.1.3 研究数据的获取第22页
    3.2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叙述性描述第22-27页
        3.2.1 农户家庭常住人口数量第22-23页
        3.2.2 年满16周岁的劳动力人数第23-24页
        3.2.3 家庭在校学生人数第24-25页
        3.2.4 农户家庭中最高受教育程度第25-26页
        3.2.5 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第26-27页
    3.3 样本农户家庭经济特征的描述第27-29页
        3.3.1 农户家庭耕地面积第27-28页
        3.3.2 农户年家庭年总收入第28-29页
        3.3.3 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第29页
    3.4 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程度第29-32页
        3.4.1 农户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政策的认知情况第29-30页
        3.4.2 农户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认知情况第30-31页
        3.4.3 农户获得金融信息途径的情况第31-32页
    3.5 样本农户借贷行为的描述第32-37页
        3.5.1 融资渠道第32-34页
        3.5.2 获得金融信息的途径第34-35页
        3.5.3 农户申请贷款的用途第35-36页
        3.5.4 影响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因素第36-37页
    3.6 本章小结第37-38页
4 利民镇农户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第38-45页
    4.1 农户自身存在的问题第38-40页
        4.1.1 缺少有效抵押实物和担保人第38-39页
        4.1.2 农户借贷用途的多样性第39页
        4.1.3 农户的整体素质及征信意识不强第39-40页
    4.2 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4.2.1 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第40页
        4.2.2 正规金融机构制度上存在的问题第40页
        4.2.3 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信贷宣传不到位第40页
        4.2.4 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够灵活第40-41页
        4.2.5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倾向于大型涉农企业第41页
        4.2.6 农业资金外流情况严重第41页
    4.3 利民镇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4.3.1 民间借贷致使高利贷情况严重第41-42页
        4.3.2 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影响第42页
        4.3.3 民间借贷危害社会的稳定性第42页
    4.4 利民镇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第42-43页
        4.4.1 农业保险实施难度大第42-43页
        4.4.2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主要流向涉农企业第43页
        4.4.3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低第43页
    4.5 利民镇政策资金的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第43-44页
    4.6 本章小结第44-45页
5 对策及建议第45-52页
    5.1 从农户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第45页
        5.1.1 赋予农户现有财产抵押贷款的能力第45页
        5.1.2 培养农户诚信意识第45页
    5.2 从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第45-47页
        5.2.1 发展农村服务型金融机构第45-46页
        5.2.2 发展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第46页
        5.2.3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形式的多样化发展第46-47页
        5.2.4 构建新型农户信用体系及共享型农户个人信用档案第47页
    5.3 从民间金融机构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第47-48页
        5.3.1 正确认识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第47-48页
        5.3.2 建立符合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特色的相关法规第48页
        5.3.3 规范民间金融,实施适当监管第48页
    5.4 从农业保险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第48-49页
        5.4.1 开设农业强制险,创新农户贷款抵押物第48-49页
        5.4.2 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发展农业保险的种类第49页
        5.4.3 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第49页
    5.5 从政策方面,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第49-52页
        5.5.1 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第49页
        5.5.2 密切政府、农村借贷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第49-50页
        5.5.3 提高政府支农惠农的精准度第50页
        5.5.4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债务强制追偿制度第50-52页
6 研究总结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致谢第57-58页
附录A第58-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股权制衡与投资者保护--基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下一篇:中国概念股过度反应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