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1 绪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1.3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2.1 国内相关的研究 | 第12-13页 |
1.2.2 国外相关的研究 | 第13-14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2 农民借贷行为的理论基础及分析 | 第18-22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8-19页 |
2.1.1 道德风险理论 | 第18页 |
2.1.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19页 |
2.1.3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 | 第19页 |
2.2 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3 商丘市利民镇农村信贷现状的调查统计分析 | 第22-38页 |
3.1 数据来源和调查说明 | 第22页 |
3.1.1 调研对象 | 第22页 |
3.1.2 调研问卷的设计 | 第22页 |
3.1.3 研究数据的获取 | 第22页 |
3.2 样本农户家庭基本特征叙述性描述 | 第22-27页 |
3.2.1 农户家庭常住人口数量 | 第22-23页 |
3.2.2 年满16周岁的劳动力人数 | 第23-24页 |
3.2.3 家庭在校学生人数 | 第24-25页 |
3.2.4 农户家庭中最高受教育程度 | 第25-26页 |
3.2.5 农户家庭劳动力平均年龄 | 第26-27页 |
3.3 样本农户家庭经济特征的描述 | 第27-29页 |
3.3.1 农户家庭耕地面积 | 第27-28页 |
3.3.2 农户年家庭年总收入 | 第28-29页 |
3.3.3 农户家庭主要收入来源 | 第29页 |
3.4 农户对金融知识的认知程度 | 第29-32页 |
3.4.1 农户对金融机构及金融政策的认知情况 | 第29-30页 |
3.4.2 农户对金融产品及服务的认知情况 | 第30-31页 |
3.4.3 农户获得金融信息途径的情况 | 第31-32页 |
3.5 样本农户借贷行为的描述 | 第32-37页 |
3.5.1 融资渠道 | 第32-34页 |
3.5.2 获得金融信息的途径 | 第34-35页 |
3.5.3 农户申请贷款的用途 | 第35-36页 |
3.5.4 影响农户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因素 | 第36-3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4 利民镇农户贷款存在问题的分析 | 第38-45页 |
4.1 农户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4.1.1 缺少有效抵押实物和担保人 | 第38-39页 |
4.1.2 农户借贷用途的多样性 | 第39页 |
4.1.3 农户的整体素质及征信意识不强 | 第39-40页 |
4.2 农村正规金融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4.2.1 正规金融机构信贷人员配置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2.2 正规金融机构制度上存在的问题 | 第40页 |
4.2.3 正规金融机构涉农信贷宣传不到位 | 第40页 |
4.2.4 正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不够灵活 | 第40-41页 |
4.2.5 正规金融机构贷款倾向于大型涉农企业 | 第41页 |
4.2.6 农业资金外流情况严重 | 第41页 |
4.3 利民镇农村民间借贷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4.3.1 民间借贷致使高利贷情况严重 | 第41-42页 |
4.3.2 民间借贷对正规金融机构的影响 | 第42页 |
4.3.3 民间借贷危害社会的稳定性 | 第42页 |
4.4 利民镇农业保险存在的问题 | 第42-43页 |
4.4.1 农业保险实施难度大 | 第42-43页 |
4.4.2 政策性农业保险补助主要流向涉农企业 | 第43页 |
4.4.3 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度低 | 第43页 |
4.5 利民镇政策资金的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 | 第43-44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5 对策及建议 | 第45-52页 |
5.1 从农户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 | 第45页 |
5.1.1 赋予农户现有财产抵押贷款的能力 | 第45页 |
5.1.2 培养农户诚信意识 | 第45页 |
5.2 从农村金融市场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 | 第45-47页 |
5.2.1 发展农村服务型金融机构 | 第45-46页 |
5.2.2 发展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 | 第46页 |
5.2.3 促进农村金融市场形式的多样化发展 | 第46-47页 |
5.2.4 构建新型农户信用体系及共享型农户个人信用档案 | 第47页 |
5.3 从民间金融机构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 | 第47-48页 |
5.3.1 正确认识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民间金融的作用 | 第47-48页 |
5.3.2 建立符合农村民间金融发展特色的相关法规 | 第48页 |
5.3.3 规范民间金融,实施适当监管 | 第48页 |
5.4 从农业保险方面,化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 | 第48-49页 |
5.4.1 开设农业强制险,创新农户贷款抵押物 | 第48-49页 |
5.4.2 加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力度,发展农业保险的种类 | 第49页 |
5.4.3 加大农业保险的宣传力度 | 第49页 |
5.5 从政策方面,缓解农户贷款难的途径 | 第49-52页 |
5.5.1 加大对“三农”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 第49页 |
5.5.2 密切政府、农村借贷机构和保险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49-50页 |
5.5.3 提高政府支农惠农的精准度 | 第50页 |
5.5.4 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债务强制追偿制度 | 第50-52页 |
6 研究总结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附录A | 第58-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