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研究生教育论文

广东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34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12-17页
        (一)顺应时代需求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第12-13页
        (二)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具有特殊性第13-14页
        (三)联合培养基地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培养平台第14-17页
    二、相关文献综述第17-26页
        (一)产学研相关研究第17-19页
        (二)联合培养基地相关研究第19-21页
        (三)对专业实践的相关研究第21-23页
        (四)双导师制相关研究第23-25页
        (五)现有文献评价第25-26页
    三、核心概念界定第26-27页
        (一)专业学位研究生第26页
        (二)工程硕士第26-27页
        (三)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第27页
    四、研究意义第27-28页
        (一)理论意义第27-28页
        (二)实践意义第28页
    五、研究方法与思路第28-32页
        (一)研究方法第28-31页
        (二)研究思路第31-32页
        (三)项目依托第32页
    六、研究的创新点第32-34页
        (一)理论方面的创新第32-33页
        (二)实践方面的创新第33-34页
第二章 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及运行的动力因素第34-48页
    一、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第34-43页
        (一)利益相关者概念第34-35页
        (二)高等教育界的利益相关者第35页
        (三)广东省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的利益相关者第35-43页
    二、联合培养基地运行的动力因素第43-46页
        (一)人才需求因素第43-44页
        (二)资源整合因素第44页
        (三)利益需求因素第44-45页
        (四)市场竞争因素第45页
        (五)政府推动因素第45-46页
    三、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联合培养基地的人才培养现状第48-73页
    一、培养资源投入第48-54页
        (一)导师资源第48-50页
        (二)项目资源第50-51页
        (三)研发设备第51-52页
        (四)其他培养资源第52-53页
        (五)基地的其他条件第53-54页
    二、培养计划制定第54-56页
    三、研究生联合培养情况第56-61页
        (一)研究生在基地从事的具体工作第56-57页
        (二)研究生参与合作单位核心技术研发或主要业务工作情况第57-59页
        (三)研究生专业实践与学位论文的关系第59-60页
        (四)研究生在基地接受联合培养时长第60-61页
    四、双导师制实施情况第61-69页
        (一)校外导师参与研究生招录情况第61-62页
        (二)校外导师组织研究生进行的培养活动第62-63页
        (三)双导师对研究生指导的内容及频率第63-66页
        (四)双导师参与研究生学位论文情况第66-67页
        (五)双导师指导带给研究生的收获第67-69页
    五、研究生管理第69-71页
        (一)各基地对研究生进行管理的内容第69-70页
        (二)各基地对研究生采取的奖惩措施第70-71页
    六、培养质量评价考核方式第71-72页
    七、本章小结第72-73页
第四章 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工作存在问题分析第73-84页
    一、联合培养基地生源不稳定第73-74页
        (一)联合培养基地生源不稳定的表现第73-74页
        (二)联合培养基地生源不稳定的原因第74页
    二、双导师制方面存在的问题第74-79页
        (一)校企(所)未就校外导师遴选标准达成一致第74-77页
        (二)校内、外导师缺乏沟通交流第77-79页
    三、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方式存在的问题第79-82页
        (一)企业在专业实践考核中的参与度不够第80-81页
        (二)专业实践考核内容不全面第81-82页
    四、校企(所)沟通交流存在问题第82页
    五、本章小结第82-84页
第五章 保障联合培养基地人才培养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关建议第84-91页
    一、高校应加强与合作单位的沟通合作,与合作单位相互增益第84-86页
        (一)加强同合作单位的沟通与合作第84-85页
        (二)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相互增益第85页
        (三)高校要帮助研究生为实践做足准备第85-86页
        (四)充分利用联合培养平台,提高教师实践水平第86页
    二、合作单位应完善对校外导师的管理,与高校加强沟通交流第86-87页
        (一)制定及完善对校外导师的相关管理规定第86页
        (二)沟通高校,共商发展方策第86-87页
        (三)搭建互联网平台,分享信息与成果第87页
    三、校内外导师应加强合作,发挥双导师制的卓越优势第87页
    四、政府应从政策、经费方面推动基地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的开展第87-89页
        (一)政府发挥改革带动作用第88页
        (二)政府应增加对基地的政策支持力度第88-89页
    五、完善联合培养基地的机制建设,重视对研究生的全面培养第89-90页
        (一)完善培养基地的机制建设第89页
        (二)要重视研究生技能的全面培养第89-90页
    六、本章小结第90-91页
研究结论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附录第96-113页
    附录一第96-101页
    附录二第101-105页
    附录三第105-111页
    附录四第111-112页
    附录五第112-11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13-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附件第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政府规范和促进独立学院发展的政策研究
下一篇:广东省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