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植物青枯菌Po82菌株Ⅵ型分泌系统基因簇及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引言第13-26页
    1.1 植物病原细菌-青枯菌第13-18页
        1.1.1 青枯菌的特点第13页
        1.1.2 青枯菌侵染过程及流行病学第13-14页
        1.1.3 青枯菌的演化型分类第14-15页
        1.1.4 青枯菌的毒性因子第15-16页
        1.1.5 毒力和致病性的复杂调控网络第16-18页
    1.2 细菌的分泌系统第18-23页
        1.2.1 Ⅵ型分泌系统第19-22页
        1.2.2 细菌Ⅵ型分泌系统的功能第22-23页
        1.2.3 Ⅵ和Ⅲ型分泌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现状第23页
    1.3 Ⅰ型信号肽酶第23-24页
        1.3.1 Ⅰ型信号肽酶的结构与功能第23-24页
        1.3.2 Ⅰ型信号肽酶的研究进展第24页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第24-26页
        1.4.1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4-25页
        1.4.2 技术路线第25-26页
第二章 青枯菌Po82菌株T6SS基因簇的功能研究第26-44页
    2.1 实验材料第26-28页
        2.1.1 所用菌株和质粒第26-27页
        2.1.2 所用实验仪器及试剂第27页
        2.1.3 所用培养基第27-28页
    2.2 研究方法第28-36页
        2.2.1 提取青枯菌Po82菌株基因组DNA第28页
        2.2.2 T6SS基因簇缺失载体和互补载体的构建第28-31页
        2.2.3 T6SS基因簇缺失菌株和互补菌株的构建与鉴定第31-32页
        2.2.4 T6SS基因簇缺失对青枯菌致病力的影响第32-33页
        2.2.5 Po82菌株T6SS基因簇的基础生物学测定第33页
        2.2.6 qRT-PCR检测T3SS及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第33-36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6-42页
        2.3.1 T6SS基因簇缺失载体和互补载体的构建第36-37页
        2.3.2 T6SS基因簇缺失突变株和互补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37-38页
        2.3.3 T6SS缺失对青枯菌致病力的影响第38-39页
        2.3.4 青枯菌T6SS基因簇的基础生物学测定第39-41页
        2.3.5 qRT-PCR检测T3SS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1-42页
        2.3.6 qRT-PCR检测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2页
    2.4 结论与讨论第42-44页
第三章 青枯菌I型信号肽酶基因功能分析第44-58页
    3.1 实验材料第44页
    3.2 研究方法第44-46页
        3.2.1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页
        3.2.2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缺失载体和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4页
        3.2.3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缺失菌株和互补菌株的鉴定与筛选第44页
        3.2.4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缺失对青枯菌致病力的影响第44页
        3.2.5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的基础生物学测定第44-45页
        3.2.6 qRT-PCR检测T3SS及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5-4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6-56页
        3.3.1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6-49页
        3.3.2 基因lepB和1716缺失载体和互补载体的构建第49-50页
        3.3.3 基因lepB和1716缺失菌株和互补菌株的筛选与鉴定第50-51页
        3.3.4 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缺失对青枯菌致病力的影响第51-53页
        3.3.5 青枯菌Ⅰ型信号肽酶基因的基础生物学测定第53-55页
        3.3.6 qRT-PCR检测T3SS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5-56页
        3.3.7 qRT-PCR检测鞭毛相关基因的表达第56页
    3.4 结论与讨论第56-58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效氯氰菊酯和毒死蜱单独或联合对斑马鱼胚胎的毒性研究
下一篇:掷孢酵母类胡萝卜素合成关键酶基因的克隆表达与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