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7-33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17-22页 |
1.2 研究问题、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2-26页 |
1.2.1 主要研究问题 | 第22-23页 |
1.2.2 研究思路 | 第23-25页 |
1.2.3 研究方法 | 第25-26页 |
1.3 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 第26-29页 |
1.3.1 理论意义 | 第26-28页 |
1.3.2 实践意义 | 第28-29页 |
1.4 结构安排与主要创新点 | 第29-33页 |
1.4.1 结构安排 | 第29-30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30-3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33-51页 |
2.1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相关研究 | 第33-35页 |
2.2 企业基金会的设立原因 | 第35-36页 |
2.3 企业基金会及其治理的特殊性 | 第36-42页 |
2.3.1 企业基金会特殊性 | 第36-40页 |
2.3.2 企业基金会治理特殊性 | 第40-42页 |
2.4 慈善基金会治理相关研究 | 第42-48页 |
2.4.1 基金会组织特征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43页 |
2.4.2 基金会治理特征对绩效的影响研究 | 第43-46页 |
2.4.3 基金会捐赠行为和绩效的测量 | 第46-48页 |
2.5 文献评述与本章小结 | 第48-51页 |
2.5.1 国外研究述评 | 第48-49页 |
2.5.2 国内研究的不足 | 第49-51页 |
3 制度背景分析与相关理论 | 第51-73页 |
3.1 制度变迁与治理转型背景分析 | 第51-54页 |
3.1.1 制度变迁背景分析 | 第51-53页 |
3.1.2 治理转型背景分析 | 第53-54页 |
3.2 资源依赖理论 | 第54-59页 |
3.3.1 资源依赖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56-57页 |
3.3.2 资源依赖理论视角下企业基金会捐赠行为和绩效的特殊性 | 第57-59页 |
3.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59-62页 |
3.3.1 委托代理理论在非营利组织中的适用性 | 第59-60页 |
3.3.2 委托代理关系视角下企业基金会捐赠行为和绩效的特殊性 | 第60-62页 |
3.4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62-70页 |
3.4.1 利益相关者理论在非营利组织治理中的适用性 | 第63-65页 |
3.4.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角下企业基金会治理机制有效性分析 | 第65-7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0-73页 |
4 发起人差异视角下企业基金会捐赠行为和绩效的特殊性 | 第73-99页 |
4.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73-81页 |
4.1.1 发起人性质与企业基金会捐赠行为特殊性 | 第73-78页 |
4.1.2 发起人性质与企业基金会绩效特殊性 | 第78-81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81-85页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81-83页 |
4.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83-85页 |
4.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85-93页 |
4.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85-87页 |
4.3.2 相关性统计结果 | 第87-88页 |
4.3.3 多元回归结果 | 第88-93页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93-9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6-99页 |
5 企业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发起企业治理参与与绩效 | 第99-129页 |
5.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 第100-107页 |
5.1.1 理事会治理有效性 | 第100-105页 |
5.1.2 监事会治理有效性 | 第105-107页 |
5.2 研究设计 | 第107-109页 |
5.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07页 |
5.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107-109页 |
5.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09-116页 |
5.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109-110页 |
5.3.2 相关性统计结果 | 第110-112页 |
5.3.3 多元回归结果 | 第112-116页 |
5.4 发起企业性质对内部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 | 第116-120页 |
5.5 捐赠行为差异对内部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 | 第120-122页 |
5.6 稳健性检验 | 第122-126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6-129页 |
6 企业基金会外部治理机制、发起企业治理参与与绩效 | 第129-155页 |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提出 | 第130-136页 |
6.1.1 外部审计治理有效性 | 第130-133页 |
6.1.2 债权人治理有效性 | 第133-136页 |
6.2 研究设计 | 第136-138页 |
6.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136页 |
6.2.2 模型构建与变量定义 | 第136-138页 |
6.3 实证检验结果与分析 | 第138-142页 |
6.3.1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138-139页 |
6.3.2 相关性统计结果 | 第139-140页 |
6.3.3 多元回归结果 | 第140-142页 |
6.4 发起企业性质对外部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 | 第142-145页 |
6.5 捐赠行为差异对外部治理机制有效性的影响 | 第145-148页 |
6.6 稳健性检验 | 第148-152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52-155页 |
7 研究结论、启示、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55-16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5-159页 |
7.2 启示意义 | 第159-163页 |
7.2.1 理论启示 | 第160-161页 |
7.2.2 实践启示 | 第161-163页 |
7.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 第163-16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 第165-166页 |
附录A 企业基金会研究样本 | 第166-168页 |
参考文献 | 第168-179页 |
致谢 | 第179-1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