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案 | 第13-14页 |
1.4 冷模拟测试简介 | 第14页 |
1.5 章节说明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冷模拟测试台总体方案设计 | 第15-23页 |
2.1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5-16页 |
2.2 数据采集传感器选型 | 第16-19页 |
2.2.1 进气、排气压力传感器选型 | 第17页 |
2.2.2 扭矩传感器的选型 | 第17-18页 |
2.2.3 速度编码器的选型设计 | 第18-19页 |
2.3 冷试台检测程序编程软件的选择 | 第19-21页 |
2.3.1 开发平台Lab VIEW的选择 | 第19页 |
2.3.2 冷试台架检测软件的设计 | 第19-21页 |
2.3.3 可编程控制器的开发设计 | 第21页 |
2.4 冷试台架的检测功能设计 | 第21-22页 |
2.4.1 气压部分 | 第21页 |
2.4.2 润滑油部分 | 第21-22页 |
2.4.3 点火部分 | 第22页 |
2.4.4 机械部分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冷模拟测试台架通讯系统的内部实现 | 第23-32页 |
3.1 OPC通讯技术概述 | 第23页 |
3.2 OPC通讯的配置与实现 | 第23-30页 |
3.2.1 Labview开发OPC通讯程序设计 | 第24-27页 |
3.2.2 Kepware软件的配置 | 第27-29页 |
3.2.3 西门子PLC通讯设置 | 第29-30页 |
3.3 通讯系统设计的特点 | 第30-3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冷试台实时计算分析模块设计 | 第32-40页 |
4.1 C代码与Lab VIEW的接口技术 | 第32-35页 |
4.1.1 Call Library Function Node接口方法介绍 | 第32-35页 |
4.2 子系统关键实时模块设计 | 第35-39页 |
4.2.1 气压检测部分实时计算分析模块设计 | 第35-36页 |
4.2.2 润滑油部分实时分析模块设计 | 第36-37页 |
4.2.3 点火部分实时分析模块设计 | 第37-38页 |
4.2.4 机械部分实时分析模块设计 | 第38-3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测试功能函数开发与实现 | 第40-73页 |
5.1 冷试台子程序的开发 | 第40-52页 |
5.1.1 测试计划程序开发 | 第41-44页 |
5.1.2 测试上下限程序开发 | 第44-46页 |
5.1.3 波形图表名称保存程序开发 | 第46-48页 |
5.1.4 产品对应表程序开发 | 第48-49页 |
5.1.5 测试中断和结果报告程序开发 | 第49-52页 |
5.2 传感器校正功能开发 | 第52-56页 |
5.2.1 传感器校正程序开发 | 第53-56页 |
5.3 测试步骤函数开发 | 第56-66页 |
5.3.1 测试步骤程序开发 | 第59-61页 |
5.3.2 数据采集任务配置 | 第61-66页 |
5.4 测试台主程序开发 | 第66-72页 |
5.4.1 主程序中可选的子程序调用开发 | 第67-70页 |
5.4.2 测试结果显示程序开发 | 第70页 |
5.4.3 检测过程的HMI显示程序开发 | 第70-71页 |
5.4.4 主程序画面显示程序开发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系统测试结果分析说明 | 第73-78页 |
6.1 冷试台架数据库开发 | 第73-75页 |
6.2 实验结果展示 | 第75-77页 |
6.3 冷试台架特点分析 | 第7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78-81页 |
7.1 总结 | 第78-79页 |
7.2 创新点 | 第79页 |
7.3 展望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附表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