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银行体制论文

中日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效果对比--基于信贷调控视角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16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3页
    1.2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3-14页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第14页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14-1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16-30页
    2.1 信贷顺周期第16-19页
        2.1.1 信贷顺周期第16页
        2.1.2 信贷顺周期的形成机理第16-19页
    2.2 宏观审慎监管第19-25页
        2.2.1 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第20-21页
        2.2.2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工具第21-25页
    2.3 宏观审慎监管对信贷顺周期的影响机制第25-30页
        2.3.1 货币政策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局限第25-26页
        2.3.2 宏观审慎监管工具对信贷顺周期的影响第26-30页
第3章 中日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及其形成第30-39页
    3.1 日本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及其形成第30-34页
        3.1.1 组织架构第30-32页
        3.1.2 法律政策第32-33页
        3.1.3 政策工具第33-34页
    3.2 中国的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及其形成第34-39页
        3.2.1 组织框架第34-36页
        3.2.2 法律政策第36页
        3.2.3 政策工具第36-39页
第4章 实证检验第39-55页
    4.1 实证方法第39-44页
        4.1.1 实证方法的选取第39-40页
        4.1.2 H-P滤波法第40-41页
        4.1.3 C-F滤波法第41-42页
        4.1.4 Pearson相关系数第42-43页
        4.1.5 VAR动态误差预测的时域方法第43-44页
    4.2 数据的选取和说明第44页
    4.3 日本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的实证检验第44-50页
        4.3.1 基于H-P滤波的分析第44-47页
        4.3.2 基于C-F滤波的分析第47-48页
        4.3.3 基于VAR模型的分析第48-50页
    4.4 中国宏观审慎监管效果的实证检验第50-55页
        4.4.1 基于H-P滤波的分析第50-52页
        4.4.2 基于C-F滤波的分析第52-53页
        4.4.3 基于VAR模型的分析第53-55页
第5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第55-59页
    5.1 本文研究结论第55-56页
    5.2 政策建议第56-59页
        5.2.1 强化监管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政策协调机制第56-57页
        5.2.2 应对金融系统性风险隐患第57-58页
        5.2.3 完善危机处理和市场退出机制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附表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银行国际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及经营策略研究
下一篇:基于分位数回归的中国股市量价关系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