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磁性纳米材料第11页
    1.2 四氧化三铁简介第11-17页
        1.2.1 四氧化三铁的制备第11-15页
        1.2.2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修饰第15-17页
    1.3 染料废水的危害及处理方法第17-19页
        1.3.1 染料废水的危害第17-18页
        1.3.2 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第18-19页
    1.4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应用于污水处理第19-23页
        1.4.1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应用于吸附染料第19-20页
        1.4.2 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应用于吸附重金属离子第20页
        1.4.3 吸附理论模型第20-23页
    1.5 论文的选题及研究内容第23-25页
        1.5.1 选题依据第23页
        1.5.2 主要研究内容第23-25页
第二章 Fe_3O_4@PEI的制备第25-51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第25-26页
    2.3 实验原理第26-27页
    2.4 实验内容第27页
        2.4.1 以PEI为沉淀剂直接制备Fe_3O_4@PEI第27页
        2.4.2 加碱制备Fe_3O_4@PEI第27页
    2.5 主要表征方法第27-28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8-46页
        2.6.1 以PEI为沉淀剂直接制备Fe_3O_4@PEI第28-44页
        2.6.2 加碱制备Fe_3O_4@PEI第44-46页
    2.7 磁流体稳定性研究第46-49页
    2.8 本章小结第49-51页
第三章 Fe_3O_4@PEI-(mPEG)_n的制备第51-64页
    3.1 前言第51页
    3.2 主要实验试剂第51页
    3.3 PEI-(mPEG)_n的制备第51-53页
        3.3.1 以酯键连接mPEG和PEI制备PEI-(mPEG)_n(S1)第51-52页
        3.3.2 以醚键连接mPEG2k和PEI制备PEI-(mPEG2k)_n(S2)第52-53页
    3.4 Fe_3O_4@PEI-(mPEG)_n的制备第53页
    3.5 主要表征方法第53页
    3.6 结果与讨论第53-63页
        3.6.1 Fe_3O_4@PEI-(mPEG)_n(S1)的表征结果第53-60页
        3.6.2 Fe_3O_4@PEI-(mPEG)_n(S2)的表征结果第60-63页
    3.7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四章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染料性能研究第64-76页
    4.1 引言第64-65页
    4.2 实验材料第65页
    4.3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染料实验内容第65-66页
        4.3.1 溶液配制第65页
        4.3.2 标准曲线绘制第65页
        4.3.3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染料实验过程第65-66页
    4.4 实验结果第66-74页
        4.4.1 标准曲线绘制第66-67页
        4.4.2 Fe_3O_4@PEI吸附染料实验结果第67-70页
        4.4.3 Fe_3O_4@PEI-(mPEG2k)_3(S2)吸附染料实验结果第70-72页
        4.4.4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染料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第72-74页
    4.5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重金属离子性能研究第76-87页
    5.1 引言第76页
    5.2 实验材料第76页
    5.3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内容第76-78页
        5.3.1 溶液配制第76-77页
        5.3.2 标准曲线绘制第77页
        5.3.3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过程第77-78页
    5.4 实验结果第78-86页
        5.4.1 标准曲线绘制第78-79页
        5.4.2 Fe_3O_4@PEI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结果第79-82页
        5.4.3 Fe_3O_4@PEI-(mPEG2k)_3(S2)吸附重金属离子实验结果第82-84页
        5.4.4 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动力学和等温线研究第84-86页
    5.5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87-89页
致谢第89-90页
参考文献第90-9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第99-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剂作用下苯的氨基化和羟基化行为研究
下一篇:基于氧杂蒽和萘酰亚胺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