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等离子体 | 第12-15页 |
1.1.1 等离子体简介 | 第12页 |
1.1.2 等离子体分类 | 第12-13页 |
1.1.3 等离子体用途 | 第13-15页 |
1.2 苯胺 | 第15-18页 |
1.2.1 苯胺简介 | 第15-16页 |
1.2.2 苯胺的生产方法 | 第16-18页 |
1.2.3 苯胺的用途 | 第18页 |
1.3 苯酚 | 第18-21页 |
1.3.1 苯酚简介 | 第18-19页 |
1.3.2 苯酚的生产方法 | 第19-20页 |
1.3.3 苯酚的用途 | 第20-21页 |
1.4 课题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3页 |
1.4.1 选题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1.4.2 课题主要内容 | 第22-23页 |
2 实验装置与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催化剂的制备 | 第23-37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23-25页 |
2.1.1 化学试剂与实验设备 | 第23-24页 |
2.1.2 等离子体反应器 | 第24-25页 |
2.1.3 实验流程 | 第25页 |
2.2 实验分析测定 | 第25-31页 |
2.2.1 气相色谱条件 | 第25-26页 |
2.2.2 定性分析 | 第26-30页 |
2.2.3 定量分析 | 第30-31页 |
2.3 催化剂制备及表征 | 第31-36页 |
2.3.1 催化剂制备 | 第31-33页 |
2.3.2 催化剂表征 | 第33-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3 等离子体条件下苯的氨基化行为 | 第37-55页 |
3.1 工艺参数确定 | 第37-42页 |
3.1.1 输入功率对反应的影响 | 第37-38页 |
3.1.2 放电间隙对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3.1.3 氨水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9-40页 |
3.1.4 苯的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页 |
3.1.5 等离子体反应器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0-41页 |
3.1.6 氧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2 铜基催化剂 | 第42-46页 |
3.2.1 载体种类的选择 | 第42页 |
3.2.2 输入功率对铜基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2.3 硝酸铜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2.4 铜基催化剂装填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5 铜基催化剂的重复性能 | 第45-46页 |
3.3 镍基催化剂 | 第46-50页 |
3.3.1 镍基催化剂载体种类的选择 | 第46-47页 |
3.3.2 输入功率对镍基催化剂的影响 | 第47页 |
3.3.3 硝酸镍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47-48页 |
3.3.4 镍基催化剂装填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48-49页 |
3.3.5 镍基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49-50页 |
3.4 钴基催化剂 | 第50-53页 |
3.4.1 钴基催化剂载体选择 | 第50-51页 |
3.4.2 输入功率对钴基催化反应的影响 | 第51页 |
3.4.3 乙酸钴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1-52页 |
3.4.4 钴基催化剂装填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2-53页 |
3.4.5 钴基催化剂重复使用性能 | 第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4 等离子体条件下苯的羟基化行为 | 第55-66页 |
4.1 工艺参数确定 | 第55-59页 |
4.1.1 输入功率对反应的影响 | 第55-56页 |
4.1.2 双氧水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6页 |
4.1.3 双氧水含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56-57页 |
4.1.4 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7-58页 |
4.1.5 反应器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4.2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59-61页 |
4.3 正交试验优化工艺 | 第61-64页 |
4.3.1 正交试验直观分析 | 第61-64页 |
4.3.2 最优组合验证实验 | 第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5 机理分析 | 第66-70页 |
5.1 等离子体基本反应过程 | 第66页 |
5.2 等离子体条件下苯的氨基化和羟基化反应历程探讨 | 第66-69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6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