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基于氧杂蒽和萘酰亚胺的新型荧光探针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22页
    1.1 背景介绍第9页
    1.2 荧光探针的响应机理第9-14页
        1.2.1 光致电子转移(PET)第9-10页
        1.2.2 分子内电荷转移 (ICT)第10-11页
        1.2.3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ET)第11-12页
        1.2.4 通键能量转移机理 (TBET)第12-13页
        1.2.5 激发态分子内氢转移机理 (ESIPT)第13页
        1.2.6 聚集诱导发光机理 (AIE)第13-14页
    1.3 氧杂蒽类及萘酰亚胺染料在荧光分子探针中的应用第14-20页
        1.3.1 基于罗丹明B的Fe~(3+)荧光探针第15-17页
        1.3.2 基于荧光素的SO_3~(2-)荧光探针第17页
        1.3.3 基于荧光素的N_2H_4荧光探针第17-19页
        1.3.4 基于萘酰亚胺的Cu~(2+)荧光探针第19-20页
    1.4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与主要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基于罗丹明B的Fe~(3+)荧光探针合成与性能研究第22-44页
    2.1 引言第22页
    2.2 探针的合成部分第22-24页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22-23页
        2.2.2 探针L_1、L_2的合成第23-24页
    2.3 探针L_1光谱性能第24-35页
        2.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24-25页
        2.3.2 探针L_1的光谱实验第25-34页
        2.3.3 细胞成像试验第34-35页
        2.3.4 小结第35页
    2.4 探针L_2光谱性能第35-44页
        2.4.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35页
        2.4.2 探针L_2的光谱实验第35-42页
            2.4.2.1 探针L_2的紫外选择性第35-36页
            2.4.2.2 探针L_2的荧光选择性第36-37页
            2.4.2.3 探针L_2的荧光滴定与检测限第37页
            2.4.2.4 离子干扰实验第37-38页
            2.4.2.5 络合比测定实验第38-39页
            2.4.2.6 pH适用范围实验第39页
            2.4.2.7 可逆性实验第39-40页
            2.4.2.8 识别机理第40-42页
        2.4.3 细胞成像实验第42-43页
        2.4.4 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基于荧光素的SO_3~(2-)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44-52页
    3.1 引言第44页
    3.2 探针的合成部分第44-45页
        3.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44页
        3.2.2 探针L_3的合成第44-45页
    3.3 探针L_3光谱性能第45-51页
        3.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45页
        3.3.2 探针L_3的光谱实验第45-51页
        3.3.3 细胞成像实验第51页
    3.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四章 基于荧光素的N_2H_4荧光探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第52-61页
    4.1 引言第52页
    4.2 探针的合成部分第52-53页
        4.2.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52-53页
        4.2.2 探针L_4的合成第53页
    4.3 探针L_4光谱性能第53-60页
        4.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53-54页
        4.3.2 探针L_4的光谱实验第54-59页
        4.3.3 细胞成像实验第59-60页
    4.4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基于萘酰亚胺的Cu~(2+)荧光探针合成与性能研究第61-70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探针的合成部分第61-62页
        5.2.1 实验仪器与试剂第61页
        5.2.2 探针L_5的合成第61-62页
    5.3 探针L_5的光谱性能第62-69页
        5.3.1 实验仪器与测试条件第62-63页
        5.3.2 探针L_5的光谱实验第63-69页
        5.3.3 细胞成像实验第69页
    5.4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结论第70-71页
参考文献第71-79页
论文附图第79-87页
个人简历与硕士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第87-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阳离子性磁性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应用
下一篇:溶剂溶解对胶原结构的影响及胶原/HAP复合纤维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