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外交、国际关系论文--中国外交论文--对外关系论文--与各国政府的关系论文

冷战后中印两国在中亚地区的存在与互动

中文摘要第10-11页
ABSTRCT第11-12页
绪论第13-27页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3-15页
        (一) 现实背景第13-14页
        (二) 理论背景第14页
        (三) 研究意义第14-15页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第15-21页
        (一) 国内研究概况第15-18页
        (二) 国外研究概况第18-21页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第21-22页
        (一) 理论指导第21-22页
        (二) 研究方法第22页
    四、核心概念阐释第22-24页
        (一) 中亚地区第22-23页
        (二) 竞合关系第23-24页
    五、研究思路与框架第24-25页
    六、创新点与研究难点第25-27页
第一章 冷战后中印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发展第27-39页
    一、冷战后中印与中亚国家关系发展阶段第27-31页
        (一)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第27-29页
        (二) 印度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建立与发展阶段第29-31页
    二、冷战后中印进入中亚地区的共同缘由第31-39页
        (一) “中亚地区”的出现为中印提供新的国际活动空间第31-33页
        (二) 中亚地区“真空地带”的出现为中印提供机遇第33-34页
        (三) 中亚地区地缘地位能够满足中印的战略诉求第34-39页
第二章 冷战后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实力对比第39-52页
    一、宏观层面上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实力对比第39-45页
        (一) 冷战后大国在中亚地区博弈关系错综复杂第39-41页
        (二) 中印分属于不同的博弈圈层第41-45页
    二、微观层面上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实力对比第45-48页
        (一) 中国的政治角色重于印度第45-46页
        (二) 中国的经济实力大于印度第46-47页
        (三) 印度与中国在安全领域实力不相上下第47-48页
    三、中印在中亚地区实力存在差异的原因第48-52页
        (一) 冷战后初期中亚地区在两国的战略定位不同第48-49页
        (二) 中亚地区在中印战略安全布局中的地位不同第49-50页
        (三) 中印在中亚地区谋求经济战略动机不同第50-52页
第三章 中印在中亚地区的竞合关系第52-60页
    一、中印在中亚地区竞合关系的客观存在第52-55页
        (一) 在不同地区和领域,中印都会选择不同的策略第52-53页
        (二) 在同一领域,中印依然可能选择不同的策略第53-55页
    二、中印在中亚地区竞合关系形成的原因第55-60页
        (一) 历史与现实造成竞争第55-58页
        (二) 不对称的发展与有限交织的利益引向合作第58-60页
第四章 中印在中亚地区的关系走向及中国策略选择第60-69页
    一、中印在中亚地区的互动关系走向第60-63页
        (一) 中国的优势将会缩小,印度有后发之势第60-61页
        (二) 竞合是关键词,合作占主流,但竞争依然存在第61-62页
        (三) 经济与非传统安全领域将会成为重点领域第62-63页
    二、影响中印在中亚地区互动关系走向的因素第63-66页
        (一) 中印关系的整体走向第63-64页
        (二) 中亚地区的其他大国力量第64-65页
        (三) 中亚五国的内政与外交第65-66页
    三、促进中印在中亚地区合作的中国对策第66-69页
        (一) 中国应负担起更多大国责任第66-67页
        (二) 深化现有合作机制第67页
        (三) 充分利用三边关系第67-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80页
致谢第80-8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1-82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与预防对策--以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为例
下一篇:伊斯兰革命后伊朗与叙利亚关系(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