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道教论文--对道教的分析与研究论文

从炼度看道教的死亡观

致谢第4-5页
目录第5-7页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页
绪论第9-14页
第一章 道教长生不死的梦想第14-29页
    第一节 道教渴望“长生不死”的历史过程第14-17页
        一、 中国古代“长生不死”渴望产生的背景第14-15页
        二、 神仙思想的诞生第15-16页
        三、 道教的诞生——以“长生不死”为目标的宗教开始形成第16-17页
    第二节 道教为实现“长生不死”的各种努力第17-24页
    第三节 对“长生不死”的终极目标的思考第24-29页
第二章 道教死亡观概论第29-41页
    第一节 死亡观问题提出的原因和意义第29-31页
        一、 提出道教死亡观之原因第29-30页
        二、 提出道教死亡观之意义第30-31页
    第二节 道教死亡观的具体内容第31-36页
        一、 死亡的含义第31-34页
        二、 道教死亡观的内容第34-36页
    第三节 道教死亡观的核心问题:形神观第36-41页
第三章 道教炼度科仪概论第41-70页
    第一节 炼度仪式的历史概述第41-48页
        一、 斋蘸的历史背景和含义第41-44页
        二、 炼度的历史背景第44-48页
    第二节 炼度科仪的内容第48-66页
        一、 炼度的要义第51-57页
        二、 炼度的种类第57-61页
        三、 炼度的要素第61-63页
        四、 炼度的具体过程第63-66页
    第三节 炼度的目的和意义第66-70页
第四章 从炼度仪看道教死亡观第70-81页
    第一节 选择炼度仪的原因第70-71页
    第二节 从炼度的几个方面看道教死亡观第71-78页
        一、 从炼度的存在来看,承认死亡的事实第71-73页
        二、 从炼度的内容来看,体现死亡的形神观第73-75页
        三、 从炼度的目的看,表明对死亡的抗争第75-77页
        四、 从炼度的备受重视和广泛传播来看,对死亡的心理导向和安慰第77-78页
    第三节 透过炼度仪,窥视死亡观与“长生不死”的内在联系第78-81页
第五章 炼度对道教死亡观研究的价值第81-93页
    第一节 提醒死亡,给予心理暗示第81-84页
    第二节 为道教实现“长生不死”提供前提第84-85页
    第三节 对于道教生命研究由阳间转向阴间,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第85-87页
    第四节 炼度是对道教哲理本体论——道气一原的生动形象的诠释第87-91页
    第五节 炼度是对道教生命伦理学的直观诠释第91-93页
第六章 结语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2页
作者简历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我国纳税服务的优化--以X市国税局为视角
下一篇:科技文献句法结构翻译策略--以《法尔哈特水电站现代化改造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汉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