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三轴商用车车架的疲劳寿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插图索引 | 第10-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车架CAE技术的应用研究 | 第13-17页 |
1.2.1 车架的静动态特性分析 | 第13-14页 |
1.2.2 多体系统动力学分析 | 第14-15页 |
1.2.3 车架的疲劳寿命研究 | 第15-17页 |
1.3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1.3.2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第2章 整车多体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 第19-31页 |
2.1 多刚体动力学概述 | 第19-20页 |
2.2 ADAMS/CAR介绍 | 第20-21页 |
2.3 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 第21-25页 |
2.3.1 模板的建立 | 第22页 |
2.3.2 悬架系统模型建立 | 第22-23页 |
2.3.3 车架模型 | 第23-24页 |
2.3.4 轮胎与试验台模型 | 第24-25页 |
2.4 整车动力学仿真 | 第25-30页 |
2.4.1 路面不平度激励曲线输入 | 第25-28页 |
2.4.2 车架边界载荷谱提取 | 第28-3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车架静态有限元分析 | 第31-43页 |
3.1 车架的结构分析 | 第31-32页 |
3.2 静力分析基本理论 | 第32-33页 |
3.3 车架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3-36页 |
3.3.1 有限元法基本步骤 | 第33页 |
3.3.2 车架三维模型简化 | 第33-34页 |
3.3.3 几何清理及网格划分 | 第34-35页 |
3.3.4 悬架系统的模拟 | 第35-36页 |
3.4 静态载荷工况计算 | 第36-42页 |
3.4.1 车架基本载荷确定 | 第36-37页 |
3.4.2 纯弯曲工况计算 | 第37-38页 |
3.4.3 扭转工况计算 | 第38-40页 |
3.4.4 弯扭工况计算 | 第40-42页 |
3.5 车架强度校核 | 第4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车架动态有限元分析 | 第43-51页 |
4.1 车架自由模态分析 | 第43-47页 |
4.1.1 模态分析理论概述 | 第43-45页 |
4.1.2 车架模态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45页 |
4.1.3 车架模态仿真结果及评价 | 第45-47页 |
4.2 车架的频率响应分析 | 第47-50页 |
4.2.1 模态频率响应理论基础 | 第47-48页 |
4.2.2 模态频率响应参数选择 | 第48-49页 |
4.2.3 频率响应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车架疲劳寿命仿真研究 | 第51-73页 |
5.1 疲劳分析基本理论和方法 | 第51-59页 |
5.1.1 疲劳载荷的计数方法 | 第51-53页 |
5.1.2 材料疲劳特性曲线 | 第53-54页 |
5.1.3 Miner损伤累加理论 | 第54-56页 |
5.1.4 疲劳设计与分析方法总结 | 第56-59页 |
5.2 疲劳分析软件的选择 | 第59-60页 |
5.3 车架疲劳寿命仿真 | 第60-72页 |
5.3.1 车架载荷谱获取 | 第60-61页 |
5.3.2 S-N曲线生成 | 第61-62页 |
5.3.3 疲劳分析方法确定 | 第62页 |
5.3.4 准静态疲劳寿命仿真 | 第62-65页 |
5.3.5 频域疲劳寿命仿真 | 第65-72页 |
5.4 两种疲劳寿命计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