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壁件加工稳定域建模及颤振监测方法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21页 |
1.1 铣削加工的应用 | 第9-10页 |
1.2 铣削加工中振动分类 | 第10-12页 |
1.2.1 按激励源控制方式分类 | 第10-11页 |
1.2.2 按振动响应类型分类 | 第11页 |
1.2.3 按系统对立性质分类 | 第11-12页 |
1.3 切削颤振的产生机理 | 第12-16页 |
1.3.1 摩擦型颤振 | 第12-14页 |
1.3.2 再生型颤振 | 第14-15页 |
1.3.3 振型耦合型颤振 | 第15-16页 |
1.4 切削颤振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5 颤振相关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1.5.1 颤振稳定性叶瓣图 | 第17-19页 |
1.5.2 后期抑制法 | 第19-20页 |
1.5.3 颤振判别研究 | 第20-21页 |
2 颤振稳定性叶瓣图 | 第21-32页 |
2.1 铣削受力模型 | 第21-22页 |
2.2 完全离散法求叶瓣图原理 | 第22-25页 |
2.3 螺旋角影响 | 第25-26页 |
2.4 参数变化对叶瓣图趋势的影响 | 第26-31页 |
2.4.1 模态参数影响 | 第27-29页 |
2.4.2 刀具结构影响 | 第29-31页 |
2.4.3 径向切深影响 | 第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薄壁件动态特性研究及三维叶瓣图构建 | 第32-52页 |
3.1 切削力系数辨识 | 第32-39页 |
3.1.1 设备介绍 | 第32-33页 |
3.1.2 铣削实验 | 第33-34页 |
3.1.3 数据处理 | 第34-38页 |
3.1.4 系数识别 | 第38-39页 |
3.2 模态理论及研究方法 | 第39-42页 |
3.2.1 模态概念 | 第39页 |
3.2.2 模态分析目的 | 第39-40页 |
3.2.3 研究方法 | 第40-42页 |
3.3 薄壁件动态特性实验研究 | 第42-47页 |
3.3.1 设备介绍 | 第43-44页 |
3.3.2 实验过程 | 第44-46页 |
3.3.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47页 |
3.4 三维叶瓣图 | 第47-49页 |
3.5 实例应用 | 第49-5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4 刀具颤振特性实验研究 | 第52-65页 |
4.1 信号选择 | 第52-53页 |
4.2 信号处理方法 | 第53-55页 |
4.2.1 基于时域特征识别 | 第53页 |
4.2.2 基于频域特征识别 | 第53-54页 |
4.2.3 基于时频特征识别 | 第54-55页 |
4.3 实验测试及数据分析 | 第55-62页 |
4.3.1 实验台搭建 | 第55-56页 |
4.3.2 刀具-主轴子系统模态实验 | 第56页 |
4.3.3 数据特征分析 | 第56-59页 |
4.3.4 基于时频信息的状态判别 | 第59页 |
4.3.5 特征值构造及阈值选取 | 第59-62页 |
4.4 数据验证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5 基于LabVIEW软件的系统搭建 | 第65-76页 |
5.1 LabVIEW软件介绍 | 第65页 |
5.2 完全离散法叶瓣图程序 | 第65-69页 |
5.3 颤振在线监测系统 | 第69-75页 |
5.3.1 颤振监测方案 | 第69-70页 |
5.3.2 颤振在线监测系统 | 第70-74页 |
5.3.3 系统应用 | 第74-7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结论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