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主动式建筑概念 | 第10-12页 |
1.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2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3-16页 |
1.2.1 主动式建筑案例技术研究 | 第13-15页 |
1.2.2 主动式建筑案例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1.2.3 主动式建筑与被动式建筑、绿色建筑的关系 | 第16页 |
1.3 研究目标及意义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途径 | 第17-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19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第2章 主动式建筑理论研究 | 第20-35页 |
2.1 设计内涵与原则 | 第20页 |
2.2 设计要点 | 第20-21页 |
2.3 评价构成 | 第21-23页 |
2.3.1 定性和定量参数 | 第21-22页 |
2.3.2 雷达评价图 | 第22-23页 |
2.3.3 参考价值 | 第23页 |
2.4 评价标准 | 第23-29页 |
2.4.1 主动式建筑定性评价标准 | 第24-27页 |
2.4.2 主动式建筑定量评价标准 | 第27-29页 |
2.5 评价方法 | 第29-35页 |
第3章 主动式建筑工程实践研究 | 第35-60页 |
3.1 威卢克斯办公楼项目概述 | 第35-36页 |
3.2 威卢克斯办公楼设计与技术应用 | 第36-46页 |
3.2.1 提高居住舒适性技术策略 | 第36-43页 |
3.2.2 提升建筑能效性技术策略 | 第43-45页 |
3.2.3 保护环境的技术策略 | 第45-46页 |
3.3 威卢克斯项目评价研究 | 第46-51页 |
3.3.1 评价结果 | 第46-49页 |
3.3.2 检测与运行效果 | 第49-50页 |
3.3.3 评价与实测结果研究 | 第50-51页 |
3.4 威卢克斯项目设计与评价总结 | 第51页 |
3.5 其他案例设计与技术汇总 | 第51-60页 |
3.5.1 Zapadnaya Dolina—俄罗斯第一个主动式建筑 | 第51-54页 |
3.5.2 Green Lighthouse—丹麦首个主动式公共建筑 | 第54-56页 |
3.5.3 Light Active House—德国主动式建筑改造 | 第56-58页 |
3.5.4 案例总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主动式建筑适宜性研究 | 第60-81页 |
4.1 舒适指标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 | 第60-67页 |
4.1.1 自然采光 | 第61-64页 |
4.1.2 热环境 | 第64-65页 |
4.1.3 室内空气质量 | 第65-67页 |
4.2 能耗指标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 | 第67-71页 |
4.2.1 能源需求 | 第67-68页 |
4.2.2 能源供应 | 第68-70页 |
4.2.3 净一次能源需求 | 第70-71页 |
4.3 环境指标与国内相关标准的对比 | 第71-76页 |
4.3.1 环境荷载 | 第72-73页 |
4.3.2 淡水消耗 | 第73-75页 |
4.3.3 可持续建设 | 第75-76页 |
4.4 基于主动式建筑的适宜性优化建议 | 第76-81页 |
4.4.1 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 第76-78页 |
4.4.2 良好的能源性能 | 第78页 |
4.4.3 建筑与环境和谐共生 | 第78-81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1-83页 |
5.1 研究总结 | 第81-82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5页 |
后记 | 第85-8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及科研情况 | 第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