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3-15页 |
缩略词 | 第15-1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引言 | 第16页 |
1.2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6-18页 |
1.3 国内外研究和发展现状 | 第18-24页 |
1.3.1 国内外项目开展现状 | 第18-21页 |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安排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大柔性飞行器结构与动力学建模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页 |
2.2 大柔性飞行器动力学模型建立 | 第26-34页 |
2.2.1 刚体机身建模 | 第27页 |
2.2.2 柔性机翼建模 | 第27-32页 |
2.2.3 系统动力学方程 | 第32-34页 |
2.3 准定常气动力模型 | 第34-36页 |
2.4 非线性气动弹性和飞行动力学耦合方程 | 第36-37页 |
2.5 具体研究对象——秃鹰大柔性飞行器 | 第37-39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大柔性飞行器运动特性分析 | 第40-59页 |
3.1 引言 | 第40页 |
3.2 稳定性分析 | 第40-41页 |
3.3 大柔性飞行器主动操纵下动态响应分析 | 第41-47页 |
3.3.1 大柔性飞行器在推力作用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41-44页 |
3.3.2 大柔性飞行器在舵面操纵下的动态响应分析 | 第44-47页 |
3.4 大气扰动下大柔性飞行器动态响应分析 | 第47-58页 |
3.4.1 离散阵风模型 | 第47-48页 |
3.4.2 阵风扰动下大柔性飞行器的动态响应 | 第48-51页 |
3.4.3 大气紊流模型 | 第51-53页 |
3.4.4 紊流扰动下大柔性飞行器的动态响应 | 第53-55页 |
3.4.5 阵风和紊流共同作用下大柔性飞行器的动态响应 | 第55-5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四章 输入受限的大柔性飞行器姿态跟踪控制设计 | 第59-77页 |
4.1 引言 | 第59页 |
4.2 大柔性飞行器模型简化 | 第59-64页 |
4.2.1 模型降阶方法 | 第59-60页 |
4.2.2 降阶模型与原模型输出响应对比 | 第60-64页 |
4.3 大柔性飞行器的模型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64-73页 |
4.3.1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算法特点 | 第64-65页 |
4.3.2 稳定性理论 | 第65-66页 |
4.3.3 线性二次型(LQR)控制器设计 | 第66-67页 |
4.3.4 线性二次型(LQR)控制器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67-69页 |
4.3.5 基于LQR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 | 第69-71页 |
4.3.6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1-73页 |
4.4 输入受限的大柔性飞行器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器设计 | 第73-76页 |
4.4.1 输入受限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算法 | 第73-75页 |
4.4.2 输入受限自适应控制器仿真与结果分析 | 第75-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大柔性飞行器控制器优化及鲁棒性设计 | 第77-88页 |
5.1 引言 | 第77页 |
5.2 基于遗传算法的LQR控制器优化设计 | 第77-80页 |
5.2.1 遗传算法原理 | 第77-78页 |
5.2.2 遗传算法工具箱介绍 | 第78-79页 |
5.2.3 遗传算法在LQR控制器中的应用 | 第79-80页 |
5.3 自适应控制器鲁棒性设计 | 第80-87页 |
5.3.1 自适应投影算法 | 第81-85页 |
5.3.2 大柔性飞行器的鲁棒性 | 第85-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6.1 本文研究内容总结 | 第88-89页 |
6.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