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交通流复杂性 | 第13-14页 |
1.2.2 航路网络复杂性 | 第14-15页 |
1.2.3 航路网络流量调配策略 | 第15-17页 |
1.3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1.4 本文章节安排 | 第18-20页 |
第二章 航路点交通流复杂性与效率研究 | 第20-31页 |
2.1 概述 | 第20-21页 |
2.2 傅里叶分形 | 第21-24页 |
2.2.1 快速傅里叶变换 | 第21-22页 |
2.2.2 分形与复杂性 | 第22-23页 |
2.2.3 傅里叶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 第23-24页 |
2.3 仿真实验与统计 | 第24-26页 |
2.3.1 仿真模型关键参数及选取依据 | 第25页 |
2.3.2 统计规则及元素 | 第25-26页 |
2.4 实验数据与分析 | 第26-29页 |
2.4.1 分维与延误 | 第26页 |
2.4.2 不同到达间隔期望下的分维与延误 | 第26-28页 |
2.4.3 不同航班机型比例下的分维与延误曲线 | 第28页 |
2.4.4 不同到达间隔期望下的分维与流容比 | 第28-29页 |
2.4.5 不同航班机型比例下的分维模式值与加权尾流间隔 | 第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三章 航路网络流量波动行为分析 | 第31-40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2 网络流量波动性 | 第32-34页 |
3.2.1 幂律与流量波动因素 | 第32-33页 |
3.2.2 流量波动因素分离 | 第33-34页 |
3.2.3 流量的波动与复杂性 | 第34页 |
3.3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 第34页 |
3.4 试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 第34-38页 |
3.4.1 不同时空观测尺度上的网络流量波动 | 第35-36页 |
3.4.2 节点波动内外因素分离 | 第36-38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航路网络自组织临界性探析 | 第40-52页 |
4.1 概述 | 第40-41页 |
4.2 复杂网络理论 | 第41-43页 |
4.2.1 复杂网络统计特征计算方法 | 第41-42页 |
4.2.2 复杂网络分类 | 第42-43页 |
4.2.3 网络自组织临界态与复杂性 | 第43页 |
4.3 动态航路网络统计特征复杂性 | 第43-47页 |
4.3.1 动态航路网络模型 | 第43-45页 |
4.3.2 点度、点强度信息熵与复杂性 | 第45页 |
4.3.3 度-度相关性与复杂性 | 第45页 |
4.3.4 统计特征分析 | 第45-47页 |
4.4 动态航路网络自组织临界性 | 第47-50页 |
4.4.1 时间维度 | 第47-48页 |
4.4.2 空间维度 | 第48-49页 |
4.4.3 点强度信息熵与自组织临界性 | 第49-5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基于信息熵的航路网络流量调配 | 第52-62页 |
5.1 概述 | 第52-54页 |
5.2 航路网络平衡配流与熵 | 第54-55页 |
5.2.1 广义航路网络系统 | 第54页 |
5.2.2 用户与系统平衡配流 | 第54页 |
5.2.3 最大拓扑信息熵(点强度信息熵)与复杂性 | 第54-55页 |
5.3 航路网络流量调配模型 | 第55-57页 |
5.3.1 网络模型 | 第55-56页 |
5.3.2 调配计算流程 | 第56页 |
5.3.3 目标函数 | 第56页 |
5.3.4 约束条件 | 第56-57页 |
5.3.5 适应度函数 | 第57页 |
5.4 遗传算法设计与仿真分析 | 第57-61页 |
5.4.1 遗传算法简介 | 第57-58页 |
5.4.2 算法设计 | 第58-59页 |
5.4.3 模型求解与数据分析 | 第59-61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第62页 |
6.2 进一步的工作与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