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2 无线通信研究概况及发展 | 第11-12页 |
1.2.1 无线通信的发展历史 | 第11页 |
1.2.2 无线通信信道模型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1.3 本文组织与结构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无线信道及Zigbee基础理论 | 第14-26页 |
2.1 无线信道电磁波传播特性 | 第14-18页 |
2.1.1 大尺度衰落 | 第14-16页 |
2.1.2 小尺度衰落 | 第16-18页 |
2.2 无线信道模型 | 第18-19页 |
2.2.1 统计性信道建模 | 第18-19页 |
2.2.2 确定性信道建模 | 第19页 |
2.3 常见路径损耗模型 | 第19-22页 |
2.3.1 Free Space模型 | 第20页 |
2.3.2 ITU-R模型 | 第20页 |
2.3.3 COST-235模型 | 第20-21页 |
2.3.4 Log-norm Shadowing模型 | 第21-22页 |
2.4 Zigbee基础理论介绍 | 第22-25页 |
2.4.1 Zigbee与其他无线通信方式比较 | 第22-23页 |
2.4.2 Zigbee特点与结构 | 第23-24页 |
2.4.3 Zigbee应用 | 第24-25页 |
2.4.4 RSSI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黑方台现场信道路径损耗模型研究 | 第26-37页 |
3.1 实验地点选取 | 第26-27页 |
3.2 黑方台现场实验 | 第27-30页 |
3.2.1 实验软硬件 | 第27-29页 |
3.2.2 现场实验步骤 | 第29-30页 |
3.3 实验数据分析 | 第30-36页 |
3.3.1 不同接收高度数据比较 | 第30页 |
3.3.2 不同参数数据比较分析 | 第30-32页 |
3.3.3 基于SA参数优化 | 第32-34页 |
3.3.4 优化结果分析 | 第34-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SA-LSSVM路径损耗模型的建立 | 第37-48页 |
4.1 拟合模型选择 | 第37-41页 |
4.1.1 小波回归分析模型 | 第37-38页 |
4.1.2 BP神经网络模型 | 第38-39页 |
4.1.3 SVM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39-40页 |
4.1.4 模型选择 | 第40-41页 |
4.2 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LSSVM | 第41-43页 |
4.2.1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 | 第41页 |
4.2.2 SVM和LSSVM比较 | 第41-43页 |
4.2.3 基于SA算法的LSSVM参数优化 | 第43页 |
4.3 LSSVM模型的建立 | 第43-46页 |
4.3.1 数据预处理 | 第43-45页 |
4.3.2 基于SA算法选择参数 | 第45-46页 |
4.3.3 模型预测与比较 | 第4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3D射线追踪的路径损耗模型研究与仿真 | 第48-55页 |
5.1 3D射线追踪理论 | 第48-50页 |
5.1.1 RL射线追踪原理 | 第48-49页 |
5.1.2 几何光学和一致绕射性理论 | 第49-50页 |
5.2 黑方台3D场景模拟及仿真参数选择 | 第50-52页 |
5.2.1 3D场景的建立 | 第50-51页 |
5.2.2 参数选择 | 第51-52页 |
5.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5.3.1 不同发射天线高度功率覆盖 | 第52-53页 |
5.3.2 不同距离结果仿真 | 第53-5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六章 工作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55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