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天然气加工工业论文--石油炼制论文--炼油工艺过程论文

硅酸盐矿物微粒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与磨损自修复机理

中文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文献综述第14-32页
    1.1 机械设备中摩擦副摩擦磨损的意义与防护措施第14-18页
        1.1.1 摩擦学的发展及研究意义第14-15页
        1.1.2 磨损第15-16页
        1.1.3 减摩抗磨表面处理技术第16-17页
        1.1.4 润滑技术第17-18页
    1.2 润滑油与添加剂的种类与发展第18-21页
        1.2.1 基础油第18-20页
        1.2.2 润滑油添加剂第20-21页
    1.3 极压抗磨添加剂的研发现状第21-23页
        1.3.1 传统极压抗磨添加剂第21-23页
        1.3.2 磨损自修复添加剂第23页
    1.4 磨损自补偿润滑油添加剂第23-24页
    1.5 纳米粒子添加剂的研发现状第24-27页
        1.5.1 纳米粒子添加剂第24-26页
        1.5.2 自修复型纳米粒子添加剂第26-27页
    1.6 硅酸盐矿物添加剂的研发现状第27-30页
        1.6.1 摩擦表面再生技术第27-28页
        1.6.2 硅酸盐矿物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摩擦学性能第28页
        1.6.3 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的磨损自修复作用机理第28-29页
        1.6.4 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的实际应用效果第29-30页
    1.7 课题的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第30-32页
        1.7.1 课题的研究目的第30-31页
        1.7.2 课题的研究主要内容第31页
        1.7.3 课题的研究意义第31-32页
2 试验材料与方法第32-39页
    2.1 试验方案第32页
    2.2 摩擦学性能分析第32-35页
        2.2.1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机第33页
        2.2.2 销/盘摩擦磨损试验机第33-35页
    2.3 摩擦副材料第35页
    2.4 润滑油理化性能检测及铁谱分析第35-37页
        2.4.1 润滑油理化性能检测第35-36页
        2.4.2 润滑油铁谱分析第36-37页
    2.5 微观测试分析第37-39页
3.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选择及其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摩擦学性能评价第39-63页
    3.1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选择第39-44页
        3.1.1 硅酸盐矿物第39-40页
        3.1.2 层状硅酸盐矿物第40-44页
    3.2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在基础油中的摩擦学性能第44-46页
    3.3 几种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物理特性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46-58页
        3.3.1 矿物的不同晶体结构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46-53页
        3.3.2 矿物的不同颗粒度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53-56页
        3.3.3 矿物的不同浓度对基础油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第56-58页
    3.4 磨损表面分析第58-61页
        3.4.1 磨损表面形貌分析第58-60页
        3.4.2 磨损表面能谱分析第60-61页
    3.5 小结第61-63页
4 油溶性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评价第63-86页
    4.1 油溶性硅酸盐矿物微粒的选择与制备第63-66页
        4.1.1 油溶性硅酸盐矿物微粒制备原理第63-65页
        4.1.2 油溶性硅酸盐矿物微粒制备工艺第65-66页
    4.2 油溶性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结构表征第66-69页
        4.2.1 XRD 表征第66-67页
        4.2.2 FT-IR 表征第67-68页
        4.2.3 DTA 与TGA 表征第68-69页
    4.3 油溶性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的油溶性及分散性分析第69-70页
    4.4 油溶性天然硅酸盐微粒的摩擦学性能评价第70-76页
        4.4.1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70页
        4.4.2 SRV 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70-74页
        4.4.3 销/盘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74-76页
    4.5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中钢球试样摩擦表面测试分析第76-78页
        4.5.1 SEM 分析第76-77页
        4.5.2 EDS 分析第77-78页
    4.6 销/盘摩擦磨损试验中圆盘试样摩擦表面测试分析第78-84页
        4.6.1 白光干涉三维形貌分析第78-79页
        4.6.2 SAM 分析第79-82页
        4.6.3 RAMAN 分析第82-84页
    4.7 小结第84-86页
5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添加剂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评价第86-130页
    5.1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的制备第86-88页
        5.1.1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制备方法的选择第86-87页
        5.1.2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的制备工艺第87-88页
    5.2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结构表征第88-96页
        5.2.1 XRD 表征第88-89页
        5.2.2 FT-IR 表征第89-92页
        5.2.3 DTA 与TGA 表征第92-96页
    5.3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的激光粒度分析第96-99页
    5.4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的油溶性和分散性分析第99-100页
    5.5 化学合成硅酸盐微粒的摩擦学性能评价第100-107页
        5.5.1 合成羟基硅酸镁微粒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100-103页
        5.5.2 合成羟基硅酸铝微粒的四球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103-106页
        5.5.3 合成羟基硅酸镁微粒的销/盘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106页
        5.5.4 合成羟基硅酸铝微粒的销/盘摩擦磨损试验评价第106-107页
    5.6 四球摩擦磨损试验中钢球试样摩擦表面测试分析第107-122页
        5.6.1 SEM 分析第107-113页
        5.6.2 EDS 分析第113-122页
    5.7 销/盘摩擦磨损试验中圆盘试样摩擦表面测试分析第122-129页
        5.7.1 白光干涉三维形貌分析第122-124页
        5.7.2 XPS 分析第124-127页
        5.7.3 RAMAN 分析第127-129页
    5.8 小结第129-130页
6 磨损自修复现象与机理第130-164页
    6.1 磨损自修复概念与现象第130-133页
        6.1.1 磨损自修复概念第130-131页
        6.1.2 磨损自修复现象第131-133页
    6.2 磨损自修复机理验证第133-155页
        6.2.1 矿物微粒的磨削作用第133-135页
        6.2.2 矿物微粒晶体结构变化及携带金属粒子的作用;第135-136页
        6.2.3 摩擦表面修复层的物理性能第136-141页
        6.2.4 摩擦表面修复层的结构第141-153页
        6.2.5 摩擦表面生成修复层化学反应式及反应条件第153-155页
    6.3 磨损自修复机理模型第155-161页
    6.4 小结第161-164页
7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作为润滑油添加剂的实际应用验证第164-175页
    7.1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制备第164页
    7.2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对商品润滑油理化指标影响第164-165页
    7.3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实际应用效果第165-173页
        7.3.1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在工业设备中应用效果第165-168页
        7.3.2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在重型工程车辆中的应用效果第168-169页
        7.3.3 天然硅酸盐矿物微粒添加剂在私家汽车中应用效果第169-173页
    7.4 小结第173-175页
8 结论与展望第175-180页
    8.1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第175-176页
    8.2 本文的主要结论第176-179页
    8.3 展望第179-180页
致谢第180-181页
参考文献第181-191页
附录第191-192页
学术刊物上发表的论文第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rthrobacter nitroguajacolicus ZJUTB06-99腈水解酶生物催化法生产丙烯酸
下一篇:FCC汽油脱硫用羟乙基纤维素复合膜的研究